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9月16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反映,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分娩。9月17日,兰州急救部门介绍,接到校方的求助电话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大人和小孩送到医院,接诊医院工作人员称,该学生家属正在病房陪护,拒绝探视。
甘肃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称,相关部门会安排专人介入,建议公众关注后续通报。目前,学校多个部门的公开电话均提示电话忙线、故障或无人接听。甘肃省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表示,此前联系该校,询问是否需要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学校婉拒了。(据9月18日第一现场)
视频中担架抬出大人、婴儿被抱走的画面令人震惊和揪心,也折射出这起事件中多方责任的缺失: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过于薄弱,学校日常管理与关怀机制存在漏洞,家庭教育可能长期缺位,社会支持体系也不够完备。一个新生命降临,本应是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时刻,却因种种原因蒙上了阴影。
孩子出生前,或许因为学生惊惶失措,刻意隐瞒,导致周围人未能及时察觉、伸出援手,但现在孩子已经出生,甘肃省妇联主动提出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帮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于这个刚经历宿舍分娩的年轻女孩来说,她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专业的、温暖的支持:身体还没从生产中恢复,心理上可能早已被恐惧、焦虑填满;万一孩子的父亲不愿承担责任,她该如何维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新生儿的健康保障、未来的抚养问题,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桩桩件件都是摆在她面前的难题。妇联所能提供的帮助,恰恰戳中了她的痛点,应该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
可学校一句“婉拒”,就把这份善意挡在了门外,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学校有资格替学生婉拒帮助吗?婉拒的决定经过了学生和家长的同意吗?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即便涉世未深,也拥有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帮助的权利。妇联的援助对象是学生本人,而非学校,学校既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也不是学生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能替学生做这个主?如此“越俎代庖”,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是否需要帮助的权利,折射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大家长”思维。
更值得深思的是,好好地帮助,学校为什么问都不问一下就要婉拒?或许有人说,也许是为了保护学生隐私,但是妇联提供帮助又不会现场直播,只要规范行事,并不会侵犯到学生的隐私。结合学校多个部门都“失联”的情况来看,学校恐怕还是想息事宁人,避开风头,试图关起门来“内部解决”。但越是这样,只会越显得心虚,越让人怀疑其处理问题的诚意与能力。如果学校真心为学生考虑,就应该借助专业力量,共同支持学生渡过难关,而不是以“为她好”之名行“撇清责任”之实。
况且,拒绝了相关部门的帮助,又堵塞了询问了解情况的路径,那学校后续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是真的有完善的方案,能妥善处理学生的身心恢复、兼顾学业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只是想暂时把事情压下去,把责任都甩给学生和家庭,等风头过了就不了了之?
大学女生宿舍生子不能简单被视为“个人私事”,更不应该被当成“不光彩的事”遮遮掩掩,而应成为反思大学校园管理、性与生命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的契机。生命的诞生本不该如此狼狈不堪,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织就安全网。唯有直面问题、畅通援助机制、打破“捂盖子”思维,才能帮助走了弯路的女生渡过困境,让更多年轻人在引导和守护中,做出对自己、对未来负责的选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