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金融时代,银行卡和ATM机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一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诈骗,给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案件回顾
2025年8月21日傍晚,客户李先生前往某银行ATM机取款。在操作过程中,李先生发现银行卡被“吞”,无法取出。正当他焦急时,注意到ATM机上张贴了一张“服务热线告示”,声称提供银行客服服务。李先生拨打了告示上的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在询问李先生的银行卡号后,以核对身份为由,要求其告知银行卡密码。尽管李先生心存疑虑,但因急于解决问题,还是提供了密码。随后,对方让李先生等待处理,却迟迟未有回复。李先生再次拨打该电话时,发现已无法接通。意识到被骗后,他立即前往银行查询,发现卡内现金已被盗取。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ATM机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通过以下手段实施诈骗:
1.制造假象:犯罪分子事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制造银行卡被吞的假象。
2.诱导联系:在ATM机上张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利用用户在遇到问题时的焦急心理,诱使其拨打诈骗电话。
3.套取信息:通过电话以核对身份为由,套取用户的银行卡密码等关键信息。
4.盗取资金:一旦获取密码,犯罪分子迅速取款或转账,造成用户财产损失。
在这起案件中,李先生因轻信ATM机上的虚假告示,未能及时识别诈骗行为,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风险提示
广大客户在使用ATM机时务必提高警惕,谨防诈骗。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仔细检查设备:在使用ATM机前,仔细观察机器外观,检查插卡口、出钞口、键盘等部位是否有异常装置或被破坏的痕迹。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或报警。
2.勿轻信虚假告示:银行不会在ATM机上张贴要求拨打私人电话或提供密码的告示。遇到取款故障或银行卡被吞等问题,切勿拨打告示上的电话,应直接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或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处理。
3.保护个人信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银行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或ATM机告示等方式索要密码。若有人以银行名义要求提供密码,必定是诈骗行为。
4.及时挂失止损:一旦发现银行卡被盗刷或密码泄露,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银行卡,冻结账户资金,防止损失扩大。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取证。
广发银行平顶山分行提醒广大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便捷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诈骗陷阱。如遇到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及时与银行联系,共同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