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随时准备挫败外部武力干涉

   日期:2025-09-19 13:02:5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0    评论:0    

昨日,国防部长董军在第十二届香山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 IC供图

昨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开幕,国防部长董军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据了解,本届论坛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坚持“平等·开放·包容·互鉴”的理念,首次增设了“香山视界·高端对话”环节。

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共有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官方代表及专家学者和各国观察员等1800余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40余位部级和军队总长级以上代表,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东盟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等。值得关注的是,前军政要员的层级、知名专家学者的比例,相较往届均有大幅提升。

冷战思维、霸权主义等阴霾不散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董军在发言中提到,要坚定捍卫历史正义,秉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认清和反对一切改头换面的霸权逻辑和霸凌行径。

董军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未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等阴霾不散,世界和平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在中国的多地拉响防空警报在告诫人,不忘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要把握历史规律,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他说。

“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现实课题,需要从正义出发,做出正确的抉择。”董军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它的核心在于正义的团结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宗教的差异。

捍卫主权、平等,守护战后秩序  

在谈到推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时,董军表示,中国军队愿与各方一道,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他强调,要捍卫主权、平等,守护战后秩序。

提到台湾问题,他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捍卫祖国统一、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绝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得逞,我们随时准备着挫败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

董军认为,发展和平友谊、稳定健康的军事关系,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军事结盟和集团政治、为霸权谋私利的小圈子、对外非友即敌内部组成分立,势必虚设对手、制造分裂、输出对抗,应当引起高度警惕和坚决的反对。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政策,敞开怀抱,广交朋友,与各方共建新型的安全伙伴关系,在团结协作中化解安全风险。

“当我们身处充满挑战的时代,合作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也是现实持久和平的必由之路。”他说。

焦点

美是否担心经济被超越?

美前高官:美国没有选择,必须努力赶超

9月17日,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一天,中美专家围绕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展开交锋。

美国众议院两党代表团计划本月末来华引发关注,这将是时隔6年美国众议院首次对华进行访问,这也被外界评价为“罕见”。对此,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在论坛上回应,这一安排不同寻常,超出不少人预期,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变化。他推测代表团访华或聚焦安全领域,同时期待双方交流能以推动未来合作为主,而非仅传递美国的抱怨与关注。

针对“美国是否愿意正视并接受中国或在经济规模、总量上超越美国”的问题,施灿德坦言,美国没有选择,因全球已有多国在部分技术领域领先,美国必须通过创新与科技投入努力赶超。他举例称,美国在海洋技术、太空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已不明显,而各国追求领先地位是自然趋势,美国作为诞生于竞争的国家,也需积极参与竞争以维持优势。

声音

俄罗斯联邦国务秘书兼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齐维廖娃:

企图歪曲二战胜利的真相不会得逞

昨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开幕。俄罗斯联邦国务秘书兼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齐维廖娃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作用,中国珍视对二战的记忆,而一些国家企图歪曲二战胜利的真相是不会得逞的。她还提到,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参与了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为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阅兵也展示了中国在研发新型武器方面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却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主张安全问题人人平等,不可分割。“俄罗斯国防部完全赞成和支持中国的这一立场。”

安娜·齐维廖娃指出,目前国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世界变得不稳定,尤其是欧亚地区矛盾加深,俄罗斯主张和平解决任何冲突。她提到,俄罗斯提出的建立欧亚安全发展架构的倡议与中国今年9月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目标一致,两国将进一步开展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

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

西方社会应正视中国反法西斯贡献

9月17日,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一天,提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意义,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认为,在历史叙事领域,西方凭借其在语言传播及出版领域的优势,长期主导二战历史的书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历史叙事的垄断。正如现场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汉语学习难度比较大,掌握汉语的美国人数量有限,这使得西方社会难以直接接触中国关于二战历史的原始资料,进一步导致中国视角下的二战历史叙事未能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

他最后提到,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因对共产主义的固有偏见与冷战思维,长期忽视甚至刻意淡化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不利于构建全面、客观的二战历史认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对西方的争议声音无需过度在意

9月17日,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一天,谈及如何看待九三阅兵展示的中国军事科技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关注到,外媒对阅兵的反应呈现分化:部分西方国家将其解读为“秀肌肉”,但多数国家持正面态度。他认为,近代中国曾因国防薄弱屡遭西方列强欺辱,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既要具备经济实力,也要拥有相应的国防力量,二者相辅相成。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指出,中国在构建未来国际秩序中需扮演重要角色,而这离不开三大条件:强大的经济力量、基于经济实力的军事力量,以及追求和平公正的价值观。他直言,中国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普遍认可;对于西方的争议声音,中国无需过度在意,应坚持自身发展道路,践行大国责任。

“今天的世界非常不稳定,一个国家没有强大‘肌肉’,人家就要欺负你,但你有了‘肌肉’,不是说要去侵略别人。”他提到,中国仅在联合国框架下派遣维和部队到海外,从未主动向他国派驻军队,这正是中国负责任的体现。

针对西方“国强必霸”论调及“修昔底德陷阱”等话语体系,郑永年提出,打破这一逻辑的关键在于事实与经验。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理念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奉行“分而治之”,习惯拉帮结派、划分敌友;中国则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在合作中尊重差异。以上合组织为例,即便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存在矛盾的国家,也能在平台内沟通对话;在东盟合作中,中国同样尊重各国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发展水平,以“求同存异”推动合作,这与美国“强加秩序”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郑永年以历史为证,指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相处数千年,从未将任何国家变为殖民地,而西方进入亚洲后却大肆推行殖民统治。他强调,中国文化的和平基因贯穿历史,“中国越强大,区域越和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王森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