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9月20日讯 金秋九月,稻浪翻滚映金黄。9月20日,成都邛崃市高埂街道共富村被丰收的喜悦包裹,以“庆丰收・促和美・兴乡村”为主题的丰收庆典在此隆重举行。这场盛会不仅上演了邛崃市首个全村全域分红的“破局首秀”,更通过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文化的碰撞融合,生动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据悉,活动全程由当地新型经营主体倾情赞助,成功奏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破局之举 全域分红暖民心 共富成果惠万家
清晨的阳光洒满高埂街道,村民们的笑容格外灿烂。在丰收节启动仪式后,最受期待的“共富村”村集体分红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时刻,将被写入高埂街道乃至邛崃市乡村发展的史册。本次分红以实物形式发放,9.5万元的冉义贡米惠及全村 1377 户、4380 位村民,每户均领到20斤精心包装的优质贡米。
“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拿到村集体的分红,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村民李大爷捧着沉甸甸的米袋,笑意满溢。这份看似朴素的“丰收礼”,背后是高埂街道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坚实足迹,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例证。作为邛崃市首个实现全村全域分红的村集体,共富村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全市乡村振兴树立了可借鉴的标杆。
多元盛宴 舌尖品农味 科技显神通
正午时分,一场“你邀请,我来办”的特色丰收宴在欢声笑语中开席。辖区农业经营业主们邀亲聚友,共品高埂大地的馈赠——香糯的冉义贡米、鲜美的稻田鱼、珍稀的高埂羊肚菌、醇香的高埂白酒……每一道菜肴都源自本地优质农产品,既是一场味觉狂欢,更是高埂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午后,丰收节的“科技秀”成为全场焦点。智慧农机展区内,天车系统、无人插秧机、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收割机、卫星平地机整齐排列,组成一条完整的“无人化农业生产线”。种植管家平台大屏实时跳动着田间数据,技术人员现场演示:“现在农民通过手机 APP,就能完成巡田、施肥、灌溉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指尖管田’。”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套系统施肥精度可达每平方米克级,比传统方式省肥30%以上,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模式,描绘出 “坐家种田、手机丰收”的智慧农业新场景。
产销联动 双线拓市场 农事忆乡愁
本土特色农产品展销区人头攒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点燃消费热情。冉义贡米、特色菜籽油、猕猴桃、蜂蜜等产品琳琅满目,现场搭建的直播间里,本土青年农匠黄鑫带领团队向全国网友推介高埂好物,线上订单源源不断,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向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乐享农事・共庆丰收”趣味竞赛火热开展:收割稻谷比赛中,选手弯腰割稻,稻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趣味运粮环节,扁担翻飞、你追我赶;徒手抓鸭、摸鱼项目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参赛者在稻田里嬉戏欢笑,重现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感受丰收的快乐。
创新办节 社会齐参与 未来绘蓝图
本次丰收节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办节”新模式的支撑——所有费用均由辖区种养殖经营主体、驻地企业共同赞助。这一创新实践,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办节机制,既减轻了政府负担,更激发了本地经营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节庆,更是展示我们成果、共享喜悦的平台,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一位赞助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这种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也为乡村大型活动举办和文旅农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范本。
夕阳西下,欢庆氛围仍在田野间回荡。此次丰收节,是高埂街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缩影,更承载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据悉,高埂街道已明确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主动融入打造成都市域副中心,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一核多元、多点支撑”的镇域经济体系。
下一步,高埂街道将聚焦四大重点任务:一是狠抓关键指标,力争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6%,农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二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升维,建设数字化育秧中心、无人农场,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打造“冉义贡米”等区域品牌,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四是强化招商引智,推进中法农业科技产业园、通威新能源储能等重点项目,引育青年创业团队。
未来,高埂街道将以此次丰收节为起点,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产业更兴旺、乡村更美丽、村民更富裕,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来源:邛崃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