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郑州9月20日讯(记者夏先清、杨子佩)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聚焦高质量供给、高水平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强基固本,打通堵点难点。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61亿元,增长7.3%,增速为河南省第一。
围绕打造引人用人良好生态,漯河市创新“柔性引进科学家、刚性引育团队”机制,发布高层次创新人才“六可选”服务保障措施,汇聚25名院士、147支科学家团队,形成了院士牵头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氟硅新材料研究院等“5+N”创新平台体系,构建起创优政策引才、产教融合育才、量身打造用才、干事创业留才的人才生态。
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探索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入股、按转化产品的销售额比例提成等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率。
漯河市推动食品技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协同攻关,培育工程化食品和健康食品,布局“益生菌+”“塔格糖+”“天然色素+”食品新赛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古风食品IP,建设覆盖传统经典、健康升级、智能制造的多样化产业集群,推动食品产业成为经典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目前,全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近百项。
针对科创企业技术投入大、转化周期长等特点,漯河市设立5000万元科创风险补偿金,推行研发费用损失险等科技保险,整合国有资本设立授信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贯通企业研发至量产全链条。
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表示,将以科研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为导向,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三新”融合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