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省队市办校管”如何让河南散打领跑全国武坛

   日期:2025-09-21 07:30:33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图① 欧家铭平时训练异常刻苦。薛明瑞 摄

图② 欧家铭(左三)获得世锦赛男子52公斤级金牌。薛明瑞 摄

□本报记者 李悦

在刚刚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结束的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的竞技场上,18岁的河南选手欧家铭在男子52公斤级决赛中,顶住首局失利的压力,凭借灵活移动与精准拼打,最终以3∶2逆转越南选手,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欧家铭的这枚金牌,已是河南散打为国家贡献的第19枚世锦赛金牌,从登封塔沟武校的“冠军摇篮”到省散打队的科学训练,从“校—省—国”三级输送体系到“文武兼修”的育人理念,河南散打正以独特的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顶尖选手,让中华武术的魅力在世界舞台绽放。

逆转夺冠:河南小将的“韧性之战”

欧家铭的世锦赛夺冠之路,堪称一场“河南散打精神”的生动演绎。这次赛事中,他共经历三场关键对决,每一场都折射出河南运动员的扎实功底与过硬心态。

八分之一决赛与四分之一决赛,欧家铭凭借稳定发挥轻松晋级。面对实力不俗的对手,他将河南散打“快、准、灵”的战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灵活的步法避开对手猛攻,精准的拳法与摔法衔接流畅,两场均以2∶0的绝对优势锁定决赛席位。但真正的考验,始于与越南选手的冠军争夺战。

比赛伊始,欧家铭便陷入“力量不占优”的困境。尽管他凭借技术把控一度保持微弱比分领先,但首局尾声,对手接连使出招牌摔法,欧家铭遗憾失利。“当时心里确实紧了一下,但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河南队训练时,杜豪光教练说的‘越是逆风越要稳住’。”9月16日,回到河南的欧家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从第二局开始,欧家铭彻底摆脱心理包袱,将河南散打“挤压式拼打”的战术发挥到极致。他通过快速步伐调整,不断避开对手力量优势区域,同时抓住对手进攻间隙主动出击,每一次出拳、每一次躲闪都精准契合训练中的战术设计。第三局,他更是掌控比赛节奏,持续压制对手攻势,最终以3∶2逆转获胜。当裁判举起他的手臂时,欧家铭身披国旗站上最高领奖台,眼中的泪光与笑容交织——这抹“中国红”背后,是河南散打体系多年的精心培育。

“欧家铭的夺冠绝非偶然。”带队教练杜豪光的评价一针见血,“他每天训练比别人多练半小时,对胜利的渴望刻在骨子里。更难得的是,他心理素质好、脑子灵活,关键比赛能沉住气,这正是河南散打‘技术与心智并重’培养理念的成果。”

体系制胜:河南散打的全链条培养密码

18岁的欧家铭,从四川南充的调皮少年成长为世界冠军,每一步都深深烙着河南散打体系的印记。2017年,10岁的欧家铭被父母送到登封塔沟武校习武,这所被誉为“武术人才摇篮”的学校,也成为他“冠军之路”的起点。

在塔沟武校,欧家铭的散打天赋迅速崭露头角。“别的孩子练基本功觉得枯燥,他总能咬牙坚持,还主动请教高难度动作。”当时的启蒙教练回忆道。2021年,凭借优异表现,欧家铭入选河南省散打队集训,正式踏上“专业运动员”之路。进入省队后,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为他的快速提升提供了肥沃土壤——体能训练精准量化,战术拆解细致到每一个动作,心理辅导全程跟进。2022年9月,他以积分第一入选国家青年队;同年12月,他斩获第八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成为赛场上的“黑马”;2023年,他又连夺亚洲青少年锦标赛金牌、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团体冠军,并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2025年,全国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的夺冠,为他此次巴西之行铺平道路。

欧家铭的成长轨迹,正是河南散打“校—省—国”三级联动培养模式的缩影。在省体育局领队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河南散打项目首创“省队市办校管”机制,即河南省体育局把散打队交给郑州市体育局承办,郑州市体育局委托塔沟武校进行队伍的组建、管理和训练,并打造出“武术学校—省队集训—国家队输送”的直通车。据统计,塔沟武校每年培养武术学员超万人,近五年输送全国冠军20余人、国际冠军8人,登封市80%的散打国手出自嵩山系武校,形成“金字塔式”人才储备。“我们从6岁开始选材,6岁—12岁练基础,13岁—17岁强化实战,18岁以上专攻战术,平均培养周期9年左右,并确保每个阶段都有精准指导。”据河南省散打队总教练刘海科介绍,目前省队已形成“青年队—省队—国家队输送”的完整链条,每个年龄段都有重点培养对象。

除了体制优势,“传统+科技”的双轨训练更是河南散打的核心竞争力。所有学员必先修习2—3年少林套路,通过扎马步、象形拳等传统功法培养“武感”,为散打技术奠定基础;同时,省散打队引入动作捕捉系统分析攻防效率,武校配备体能监测设备,实时调整训练方案。以欧家铭为例,2023年备战亚洲锦标赛时,教练团队就通过数据监测发现他下肢力量不足,随即增加“负重踢靶+抗摔训练”,3个月内,他的下肢力量提升20%。此外,“以赛代练”机制让青少年每年参与2—3场省级赛事,欧家铭16岁时已累积37场实战经验,正式迈入“市级—省级—全国—国际”的阶梯式成长路径。

文武兼修:从运动员到文化使者的转变

河南散打从不只培养“会打拳的运动员”,而是致力于打造“文武双全”的武术传承者。在塔沟武校,“半天文化课+半天武术课”是雷打不动的制度,打破了“重武轻文”的传统偏见。该校高中部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5.6%,位列登封市前三,并设立了从幼儿园到本科的完整教育链。散打冠军李靖宇就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认证,成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欧家铭在训练之余,也从未放松文化课学习,他的英语水平足以应对国际赛事的基本交流。

“我们要让运动员不仅能在拳台夺冠,更能在人生舞台出彩。”塔沟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融合“厚德博学”校训,培养学员“赛场凶猛、生活谦逊”的特质。刘海科独创的“武校英语教学法”,更是解决了国际赛事语言壁垒,推动散打选手从“运动员”向“文化使者”转型。

河南还通过多样化举措普及推广武术运动,为散打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据统计,如今全省校园的武术课覆盖率超90%,社区散打体验活动年均300场,省级赛事常态化举办,让更多孩子了解散打、热爱散打。省体育局青少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让项目‘活’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其中。”据了解,近年来,河南的散打健儿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武术公益教学已成常态,欧家铭就曾多次参与“武术进校园”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基本动作,让他们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传承使命:为中华武术传承贡献河南力量

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欧家铭已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我已满18岁,接下来要从青少年比赛转战更专业的青年赛事,和更强的对手较量。我想拿更多金牌,为河南争光,更想把中华武术的魅力展现给全世界。”他的这份“传承武术”使命,也是所有河南散打运动员的共同追求。

从早年为中国散打奠基的老将张帅可,到如今像欧家铭一样崭露头角的年轻选手,河南散打健儿始终以“弘扬武术精神”为己任。在国内赛场,河南选手不断助力河南从“武术大省”向“武术强省”跨越;国际赛场上,他们更是传递着“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翻开河南散打队的荣誉簿,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的冠军比比皆是。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上,河南队更斩获3金2银1铜,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一。“这些成绩是我们多年体系建设的最好证明。”河南省武术体操冰雪运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南将继续深化青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同时推动散打项目国际化交流,让河南散打成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名片。

从“校—省—国”体系的深厚积淀,到世锦赛的夺冠荣光,河南散打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书写辉煌。未来,随着更多“欧家铭”的成长崛起,河南散打必将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