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9月15日至18日,由南方农村报组织的“我要飞”“媒体+”畜牧培训研学活动在北京开展。来自广东牛产业协会、深圳市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乘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5位学员代表组成研学小组,赴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以下简称“贸促中心”)等机构,围绕畜牧业“出海”政策、国际市场布局等议题交流对接,为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全球化路径。
本次研学活动隶属于“媒体+”“我要飞!”赋能广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第三期,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广东省家禽业协会等八大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提供支持,旨在通过“研学+对接”模式,助力广东畜牧企业拓展国际视野、链接优质资源。
9月15日下午6时20分,研学小组抵达北京大兴机场后,即刻前往贸促中心。尽管已过下班时间,贸促中心主任彭廷军、副主任李洪涛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仍集体等候迎接,专门加班为学员们安排交流对接,让远道而来的学员倍感温暖。
研讨会上,彭廷军对广东“媒体+”畜牧发展模式及八大协会推动“我要飞”培训的务实举措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陪您飞”培训本质是为企业“陪跑”,此次组织学员走进贸促中心学习“出海”知识,体现了广东畜牧业主动拥抱全球化的前瞻眼光,“这一步子迈得好,前景可期”。
随后,彭廷军系统介绍了贸促中心职能,包括参与多双边农业谈判、处理农业贸易争端、开展农业产业安全监测预警、组织农产品贸易促进活动等。针对畜牧企业“出海”,他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中心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也围绕各自领域,向学员分享“干货满满”的实操建议。
贸促中心明确表示,将把来访学员企业列为畜牧业国际贸易重点联系观察单位,持续跟进支持;同时计划在广东畜牧业中,分领域开展猪、牛、鸡、鹅、鸽及蛋品出口贸易专题研究,为企业提供专业研究支撑,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出海”模式,扩大政策红利覆盖范围。
交流中,学员代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享感悟,并提出“出海”规划。广东牛产业协会会长陈晓申坦言,此次研学收获远超预期,“到贸促中心就摸到了牛产品出口的‘天花板’”。他透露,协会将成立牛产品出口工作部,组织会员企业对接贸促中心资源,推动潮汕牛肉丸等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首阶段将瞄准东南亚中高端牛肉消费市场,计划在泰国、越南设立销售网点,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
深圳市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祝献忠作为农牧上市公司代表,强调企业需具备国际格局。他表示,金新农将争取贸促中心的系统指导,联合启动农牧“出海”研究,依托二十余年养殖经验与技术积累,为东南亚市场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防控等系统化解决方案,并借助股东资源构建跨境供应链体系。针对这一规划,贸促中心区域贸易处杨静处长当场回应,将提供相关国家政策专项研究支持。
深圳乘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和”则以企业发展数据为切入点,分享转型思考。2024年乘乘集团鸡蛋交易额突破50亿元,2025年预计达70亿元,面对持续高增长,企业开始探索从“高速”向“高质量”转型。他引用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分享的数据——1975年标普世界500强企业无形资产占比仅17%,2022年已升至90%,强调“品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比土地、厂房更关键”,而“媒体+”正是构建无形资产的“核心引擎”。此次交流更让他意识到蛋业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研学还促成企业间深度合作意向。学员代表围绕“集群出海”展开讨论,计划共建出海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塑造广东畜牧国际品牌。广州轻工集团塑料公司副总经理杨树坤介绍,企业研发的特种包装材料兼具保温、保冷功能,可解决畜牧产品流通贸易中的包装难题,期待与同行携手完善产业链。
南方农村报畜牧板块负责人苏若晶表示,从 “我要飞” 的主动探索,到 “陪您飞” 的赋能升级,“媒体 + 畜牧” 创新模式将持续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支持广东畜牧企业把握全球化机遇,助力广东从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