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南阳医专一附院急诊科接报一例来自唐河的蛇咬伤患者,一位老人在田间劳作时不慎被蛇咬伤。目前正值秋季,蛇类活动频繁,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医院提醒广大市民,野外活动需提高警惕,掌握科学的蛇咬伤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本地常见毒蛇:
短尾蝮蛇威胁最大
据南阳医专一附院急诊科介绍,在本地区发生的毒蛇咬伤案例中,短尾蝮蛇最为常见。其体色多为灰褐色,分泌的毒素为混合毒素(以血循环毒素为主,也包含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被咬伤后,患者会迅速出现伤口及肢体的剧烈肿胀、疼痛和瘀斑。若救治不及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手术干预,后果严重。
快速判断:
识别毒蛇咬伤特征
遭遇蛇咬伤后,快速初步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对后续处理至关重要:
毒蛇咬伤
伤口通常可见两个较深、较大的点状齿痕(为毒牙痕迹)。
非毒蛇咬伤
伤口多呈一排或两排密集的浅表锯齿状齿痕。
科学急救:
“冷静-冲洗-结扎-送医”四步法
在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前或转运途中,采取正确的院前处理措施,能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保持镇静与制动
立即保持冷静,避免慌张和奔跑,延缓毒素吸收。伤肢保持低位,并尽可能制动(可用夹板固定)。
反复冲洗伤口
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规范结扎减毒扩散
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用宽布条、弹力绷带等材料进行捆扎。松紧度以能轻松插入一根手指为宜,目的在于减缓淋巴回流而非完全阻断动脉血供。
记录时间并迅速送医
结扎后,每20分钟需松开捆扎带1-2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同时,应记录咬伤时间,并尽快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核心治疗:
抗蛇毒血清是特效药
南阳医专一附院强调,一旦确诊为毒蛇咬伤,尽早、足量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救治的关键。目前,医院已常规备有足量的抗蛇毒血清,能够为蛇咬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秋季是户外劳作和游玩的高峰期,南阳医专一附院再次提醒市民,在草丛、山林、田间等地活动时,务必做好防护。如不慎被蛇咬伤,请务必保持镇静,参照以上科学方法进行初步处理,并第一时间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南阳医专一附院急诊科24小时待命,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供稿:急诊内科 刘佳良
本期编辑:郑 娟
本期校对:严晓璐 魏元恒 王卫涛
本期审核:严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