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农业强省现场会,为何集体调研这个跨村“组团”?

   日期:2025-09-25 22:02:06     来源:大象新闻    浏览:0    评论:0    

大象新闻记者 成书丽

9月24日,全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

在大会前,来自全省的与会代表齐聚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实地调研这个以龙泉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抱团发展的跨村“组团”。

这次大会,为什么把龙泉村、把“组团”摆在全省农业强省建设的现场窗口?它背后,传递的是什么?对全省县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来看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评审组组长杨建国的深入解析。

01农业强省,关键抓啥?——和美乡村

建设农业强省,不只是粮食多打、产值做大,更是要有支撑农业强国的现代农村。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必须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之外的附属品,而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杨建国认为,河南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战略要求。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是国家战略。没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承载区。

第二,现实差距。河南是农业大省,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农村发展不充分依然是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就是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的关键突破口。

第三,农民期盼。亿万农民最关心的,是身边的路、水、电、气、教育、医疗。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是建设农业强省最质朴的民心逻辑。

也正因为如此,河南在全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时,提出了片区组团的推进思路:

•从全省层面,按照地形地貌,科学划分山区、丘陵、平原三大片区,分区分类明确建设标准,指导各地差异化推进。

•在县域层面,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依托主导产业,划分若干个跨乡镇组团。每个组团由2—3个乡镇组成,形成跨行政区划的联合体,推进规划共绘、设施共建、环境共美、服务共享、产村共融。

•在组团内部,确定一个中心镇、5—8个中心村,每个中心村再辐射带动10个左右行政村,形成跨村组团,重点在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

•在发展路径上,坚持产业为纲,通过组团联合党委或产业联合党委来引领,以乡村新质产业带为驱动力,提升全产业链条增值效益,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而龙泉村所在的新乡县,作为全省10个创制型先导区之一,已经构建了“一心两带三组团”的空间格局,将县域划分为3个跨乡组团、13个跨村组团,设立4个中心镇、20个中心村,形成了“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发展轴,并建立了“一个专班、一张蓝图、一套方案、一个项目库、一系列活动”的“五个一”机制,把全省片区组团的思路,落实到县域的规划和推进机制之中。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省的支点,而片区组团是河南的解法。”杨建国说。

02为何看这个“组团”?

现场会调研龙泉村,不是看一个村,而是看一种“打法”。

龙泉村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以一个中心村,带动周边7个村,跨村抱团,形成了一个组团。

为什么要看这个?杨建国认为,原因很简单:

•这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片。单个村子的改造再好,也只是“星星点点”;而“跨村组团”,是面上带动、整体提升。

•这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模式。龙泉村通过“中心村+辐射村”,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把产业、公共服务、治理、文明风气一起做起来。

•这不是一个阶段,而是长远之策。龙泉村几十年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村民愿意、政府能推、产业能撑”的逻辑跑通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经验。

说到底,调研龙泉村的“组团”,是为了向全省传递一个信号:农业强省建设,不能靠一个村一个村零敲碎打,必须走片区组团的整体推进之路。

03龙泉“组团”的四个关键

杨建国表示,龙泉“组团”背后有四个关键逻辑:

第一,规划先行的关键。龙泉村不是先干再补规划,而是几十年一张蓝图,村民参与,科学落地。新乡县则在县域层面构建“一心两带三组团”,明确了跨乡组团、跨村组团的空间格局。这种“先规划、后建设、常坚持”的逻辑,正是河南片区组团推进的核心。

第二,产业支撑的关键。没有产业,村子只能靠输血。龙泉村不仅有“黄金梨”、36家企业、教育和服务业,2024年村集体收入1130万元,吸纳3300余人就业,还带动周边乡村形成了产业上下游链条,初步实现了“产业组团化”。全县层面,新乡县依托农科院试验基地和“百企兴百村”,推动“育繁推”一体化,把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串起来,全面增强县域农业核心竞争力。这就是“组团”的底气所在。

全省的逻辑也是一样——要依托主导产业,把县域划分为若干个组团,再通过中心镇、中心村向周边辐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第三,治理创新的关键。龙泉村坚持制度管村治村,完善《制度汇编》,探索月末例会、“小院课堂”等机制,让村务公开透明,治理有效能提升。新乡县更是把这种治理模式提升为“产村一体、田村一体、城乡一体”的组团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第四,文明引领的关键。龙泉村不仅评选“好媳妇”“光荣榜”,还依托教育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新乡县通过“三名工程”,育强“领头雁”,以党建引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体推进。

在杨建国看来,龙泉的“组团”,不仅是建设成果,更是机制成果。它把河南全面推进农业强省的关键,落到了一个个具体片区组团中,形成了有逻辑、有机制、有成效的河南方案。

04给全省的三点启示

杨建国认为,龙泉村的经验,至少给全省三个启示:

启示一:农业强省建设必须走片区化。

河南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各有特色,必须分类指导、片区推进。新乡县立足平原片区,构建“一心两带三组团”的格局,为全省提供了空间统筹的样板。

启示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走组团式。

单村建设容易“孤岛化”,而跨村组团才能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龙泉村的教育中心不仅服务本村,还吸引周边乡村学生入学,公共服务实现了“共享”;产业链条也延伸至周边村,实现了“共富”。

启示三:推进和美乡村必须抓住“硬件+软件”。

硬件是路、水、电、气、房,软件是制度、治理、文明。龙泉村告诉我们:硬件不补,村子没法住;软件不跟,乡村不长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总之,农业强省,不是一个抽象的战略,而是一张张具体的乡村画卷。

龙泉村的“组团”,就是河南农业强省战略在县域层面的一个缩影:有规划的眼光、有产业的支撑、有治理的机制、有文明的底色。

这次全省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为什么要集体调研龙泉?答案很清楚:它告诉全省,农业强省建设不是“一个村的独奏”,而是“片区组团的合唱”。

杨建国称,未来,河南的每一个县,都要回答好一个问题:你的农业强省之路,靠什么组团、有什么机制?

而龙泉村和新乡县,已经用实践,给出了一个鲜活答案。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