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27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通讯员马菊香)农牧民的出行变迁,是青海“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的生动注脚。记者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近年来,青海省将“四好农村路”作为民生关键抓手,连续11年纳入省委一号文件与全省民生实事工程,“十四五”期间投入76.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67万公里,如今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89万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76%,像毛细血管般串联起雪域高原的村庄与城镇。
平整宽阔的公路通向乡村(央广网发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管理机制的完善是路网通畅的保障。目前,青海已实现县乡村三级路长全覆盖,“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队伍扎根基层,“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模式搭配信息化监管,让农村公路管护无死角。截至目前,青海已创建6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3个省级示范县,3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形成“创建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公路串联起风景,也激活了产业(央广网发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精细化养护让“放心路”直通农家。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养护工人对重点路段的沥青摊铺作业,是全省公路路况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缩影。仅今年,青海就整治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次差路段3320公里,累计投入19.41亿元养护补助资金,整治1.7万公里路面病害。乡镇道路过境段提升、入村进城公路亮化、“我家门口那座桥”工程等落地,这些“顺心路”“暖心灯”“连心桥”把民生温暖送到了各地。
阡陌交通接农田,绿水青山绕屋前(央广网发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创新运营让农村公路成为“致富引擎”。通往艾肯泉等地的旅游公路实现焕新升级,偏远景点可达性显著提升,周边乡村旅游逐步兴起。青海还推动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资源共享,全省47个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253个便捷站联动,“快递进村”覆盖率达86%,农产品运输效率大幅提高。目前,全省已建成1.88万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同宝山、拉脊山、仙女湾等“网红”打卡旅游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农村公路,畅行无阻(央广网发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下一步,青海将持续发力:三年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1万公里,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00公里,深化“村村通客车”和客货邮融合,规范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完成1.5万公里病害处治,并推动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参与建设养护,让“四好农村路”成为雪域高原上的幸福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