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再添强劲动能。记者今日从省同城化办获悉,截至2025年8月,成都都市圈农村产权交易领域迎来标志性突破——区域农村产权交易总额5年间突破1000亿元,加上历史累计交易数据,都市圈农村产权交易总额已迈过2000亿元台阶,交易量较此前实现翻番,标志着都市圈农村产权有形交易市场建设进入突破性发展阶段,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注入新活力。
在成都都市圈,农村产权“活起来”的故事正在各地上演。成都市新都区锦城村将闲置小学校址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出租,年租金收益达13万元,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德阳广汉市小汉镇新华社区一宗集体资产在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公开挂网,最终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15.3万元溢价增收……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通过完善的交易网络覆盖都市圈全域。据省同城化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都市圈已构建起覆盖32个涉农区(市)县的农村产权有形交易市场,实现交易机构、平台系统、服务体系、鉴证应用、资金结算“五统筹”,为农村产权规范交易筑牢基础。
数据见证城乡要素流动的“加速度”。同城化推进5年多来,成都都市圈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1032亿元,成交项目85616宗,流转土地面积228万亩。
“按此计算,每小时就有1.9宗农村产权在规范平台完成交易,每万亩流转土地可带动约4.5亿元产权价值变现。”该负责人说,直观展现了农村产权从“沉睡”到“激活”的高效转化。
从历史维度看,成都农交所及德眉资分支机构累计交易额达2118亿元,较都市圈成立前11年的1086亿元实现翻番。作为都市圈核心,成都市5年交易规模达813.27亿元,占都市圈5年交易总额的78.8%;德阳、眉山、资阳三市则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按2025年1-8月发展趋势预估,三市2025年全年交易额增速将分别达65%、295%、220%。5年来,德阳、眉山、资阳交易规模分别为153.85亿元、29.65亿元、35.14亿元,占比14.9%、2.9%、3.4%,四市同向发力,形成协同联动的良好态势。
交易品类的持续拓展,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更具活力。目前,成都农交所及德眉资分支机构的交易品种已从21类拓展至资产、资源、资金和粮油(肉)四大门类,涵盖36类、406项具体品种,包括土地指标交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关键领域,全方位满足农村产权交易需求。
支撑这一市场体系高效运转的,是一张覆盖四级的服务网络。2020年1月底前,成都农交所在德阳、眉山、资阳设立分所,构建起市、县(区)、镇(乡)、村(社区)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市级交易平台、四级服务体系”和“政府鼓励引导、市级分级交易、乡村宣传初核、社会支持配合”的运行格局。
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体系不仅畅通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农村产权价格趋同,更撬动上千亿工商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集聚,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记者 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