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按要求进行整改,群众只要用手机村里的‘三资’情况……”近日,湖南东安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检查时,大庙口镇御江源村“两委”干部介绍了村集体“三资”公开公示整改情况。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石,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三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与风险也随之增加。东安县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公款私存、坐收坐支、乡村振兴“共享贷”未入账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力护好农村集体经济“家底子”,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对农村集体“三资”难题,该县纪委监委主动担当,精准施策,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乡镇、村和社区,通过查阅账目、实地走访、个别谈话、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往来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解剖麻雀式”分析。
“我们发现,一些‘共享贷’借款长期挂账,本金难以收回,利息更无从谈起……”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联合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清理,进行分类处置,今年以来,全县已化解“共享货”债务1073.1万元,追回分红利、利息344.62万元。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东安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互联网+监督”模式,升级改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资金流向、资产变动、资源发包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和全程留痕。截至目前,已对2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资金使用明细台账和风险管控台账。
随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成为“三资”管理新常态。“现在村里每一笔大额开支、每一次资产发包都要上会讨论,还要在公开栏和微信群里公示,我们心里亮堂多了。”一位村民代表高兴地说道。县纪委监委将以钉钉子精神,精准发力确保“三资”透明可查,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唐银芳 徐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