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地方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暨第一届委员代表大会在铜仁市隆重举行,标志着铜仁农业企业有了“娘家人”。
据介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秉承“聚合资源、赋能产业、联农带农”的宗旨,紧扣贵州省“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战略目标,聚焦肉牛、茶叶、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整合、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领域深度协作。
会议现场。
协会通过搭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协同机制,助力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促进农业从“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型,最终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产业增值”的共赢格局。
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协会始终以“服务各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定位,目前已形成覆盖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组织网络,构建起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主体培育体系。
铜仁山水秀美,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生态粮仓”。近年来,铜仁立足“生态优先”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生态茶园 153.02万亩、中药材超80万亩,3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57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 918家,形成了以生态茶、中药材、特色果蔬、生猪养殖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带动了数十万农户增收致富。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郭家湾贡米。
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铜仁市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源分散、协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融资对接、产业协同性等方面单打独斗。
面对铜仁农业发展短板,地方专业委员会主任姜巍在发言中表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整合企业资源,搭建互助协作网络,解决企业共性难题(如产业链配套、品牌共建、政策落地等),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对中小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发展”的农业经营格局,促进产业从“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型,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铜仁一家食用菌加工车间。
“专委会的成立让我们中小企业有了‘娘家’!”松桃寨英卤鸭第六代传承人、贵州省寨英杨氏卤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四巧感触颇深,该公司此前在品牌推广、产业链延伸上存在短板,她期待通过专委会平台对接更多资源,实现与同行的协同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纽带,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力量。
地方专业委员会还将围绕铜仁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工作,推动农业与文旅、电商等产业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农业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葛永智
编辑田勇
二审杨聪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