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河南日报》缘何连续三天聚焦驻马店?

   日期:2025-10-03 10:30:52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河南日报》连续3天聚焦驻马店,既有关于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内容,也有基层普通人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0月3日《河南日报》头版头题刊发:

《平舆 “两高”协同开新局》

↓↓

县计县策

平舆县以“三园”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县、乡、村三级园区联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创新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以保姆式服务和下沉一线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李磊 王勇

9月29日,在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返乡农民工付军水专注地操作着机器,每月能拿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离家近,收入不比外面差,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有奔头。”付军水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平舆人的心声。

这份奔头,源于平舆县以“三园”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以党建创新赋能高效能治理的协同并进。所谓“三园”,即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对接全球市场,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激活乡镇动能,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扎根万千农户。一条清晰的共富链在平舆大地蓬勃生长。

在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园,泰普森永强等龙头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远销全球。这里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创新引擎和供应链枢纽。龙头企业的加入,吸引了303家上下游企业集聚。2024年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总产值突破103亿元,成为全国中部最大的户外生产基地。

清河街道的艺博户外,一批新款背包正在紧张加工中,员工张华伟上个月拿了7000多元,“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阳城镇的大自然木业、东皇街道的小芝麻食品……全县41个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生机勃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乡一业”特色格局。

辛店乡的新淇沟村藤编加工点,藤条在70多岁的韩大钱手中穿梭着。全县像这样的村级加工点有5000多个,分属于1373个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这种模式将产业链延伸到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超过10万名群众在企业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三园”同构绘就了一幅强县与富民共生的生动图景。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能治理的坚强支撑。9月25日,万冢镇郭寺村党支部书记鲁瑞华在主题党日上,召集党员群众决议对村加工园“腾笼换鸟”——将效益不佳的企业清退,引进带动能力更强的优质企业。这正是平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缩影,将组织优势精准转化为发展优势。

高效的治理体现为主动靠前的服务。每周三“四大攻坚日”,全县80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解决民生实事,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企业移动信号不好,县领导现场召集运营商一天内解决;员工上班孩子没人带,孟庄社区党支部在园区内建设儿童之家……这种保姆式服务,系统性激发了市场活力,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2025年3月,一栋19层的跨境电商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21家企业入驻,跨境电商为“平舆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更为平舆制造打开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经济大门。

从机声隆隆的现代化车间,到温情满满的村级加工点;从精准高效的矛盾调解,到无微不至的企业服务——平舆县以“三园”建设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以高效能治理提升了发展的软实力。

面向未来,平舆县委书记刘飞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三园’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深化,促进产业链、富民链与治理链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的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平舆力量。”

10月2日《河南日报》刊发:

《泰普森海外订单生产马力全开》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王勇

10月1日,位于驻马店市平舆县的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普森”)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批发往欧美市场的户外休闲产品正在加紧生产。

“手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现在每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该公司工艺技术部负责人丁益挺告诉记者。

这位40岁出头的企业骨干是浙江杭州人,2019年从泰普森总部外派到平舆。从企业筹建到建成投产,他见证了河南泰普森的成长。

走进泰普森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折叠桌椅、帐篷、户外小拉车等产品。

在户外家具组装区域,几名女工两人一组,配合默契。一名女工仔细地将零部件分类摆放好,另一名女工则有条不紊地拿起相应部件,按照严格的工艺要求进行拼接组装。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质检环节,质检员皇甫利利拿着检测工具,从面料的质地、颜色的均匀度,到产品尺寸的精准度,再到各类配件的牢固程度,逐一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她会及时做好标记,并告知相应工序的同事如何改进,不允许有丝毫瑕疵。

泰普森户外龙头企业的生产繁忙,也带动了全县户外休闲产业园的协同运转。在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园内,金属管材历经切割、打孔、焊接、喷涂等工序,变成坚固的骨架材料。工人们利用机器熟练地制作靠背、椅面,组装户外藤椅、户外沙发等家具。

这些“新鲜出炉”的家具被整齐包装码放后,即将远渡重洋,销往全球各地。“我们公司自2019年落户平舆县以来,累计产值达50多亿元,带动引进18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丁益挺充满激情地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10月1日《河南日报》刊发:

《殷国忠返乡种果,带领乡亲享“甜蜜”》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苗银

“老殷,快点装车喽!”9月29日一大早,位于汝南县金铺镇老金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已经忙碌起来,老殷和妻子将新采摘好的猕猴桃搬上车,准备赶往驻马店市的展销会上售卖。

老殷名叫殷国忠,1965年出生于汝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人,殷国忠排行老二。“家里有一个哥哥叫殷国明,我叫殷国忠,弟弟出生后取名殷建国,父母希望我们兄弟几人努力上进,为国尽忠。”提起自己名字的来历,殷国忠总会感到自豪。

殷国忠的成长环境浸润着家国情怀。“父亲是一个木匠,话不多,却以言传身教培育子女的爱国心。”殷国忠回忆道,“为了让兄弟几人将来有出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父母硬是把我供到了高中毕业。”

1986年,殷国忠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此后他扎根乡村小学,开启了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通过语文课本中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那时候以为自己会当一辈子教书匠,没想到2002年家里突逢变故,我选择了外出闯荡,在外打拼17年。”殷国忠说。2019年,他返乡创业,成立家庭农场,开始种植猕猴桃

埋杆、拉线、浇水、疏花疏果……在精心的养护下,2022年,殷国忠种植的猕猴桃第一年挂果就大获丰收。然而,到了销售季,销路却打不开,这可愁坏了殷国忠一家。“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国家的一个帮扶项目,中国邮政一下子帮我们销售了400多单!”殷国忠感慨。2024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的产品借助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走向了全国市场。

如今,殷国忠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了周边400余户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祖国的扶持与帮助,我也想力所能及回馈社会。”老殷在心里盘算着,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乡亲跟他一起享受这份“甜蜜”事业。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