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感慨,老家回不去了。
但也有很多人回到老家,发现不回去,才是正确的选择。
人老了,到农村老家,本想找到童年的滋味,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还感受农村的晚风,有自己的小院落。
其实,农村今非昔比,很多记忆的画面,消失了。
农村的地,可以荒废多年,但是你一动,就有人来争夺,甚至要钱;农村的房子,如果不是你的祖宅,就根本住不了,也很难改造,翻修;遇到一个不好讲话的邻居,你寸步难行,门口的路,都不让你经过。
还有,农村的人口在减少,空心化严重,也没有学校医院等配套,一些村里是没有公交车的。你有个病痛的,就非要到城里去,驱车几十里,非常困难。
农村人,怕你富,笑你穷。看到你退休了,也心里嫉妒,并不会对你友善。如果你花很多钱,讨好村里人,那不是你的本意。
一些村庄里,不再用传统的山泉水,而是用自来水,或者村民凑钱打井。你用水,都要村里人同意,这感觉很无奈。
如果你的引水管,从他人的地里经过,肯定要看他人的脸色,可能会暗中断你的水管。
你多年在外头工作,对干农活,也荒废了。忽然要下地干活,很难适应。也许你是农村出身的人,却不会用农具,现代化的农业无人机等,就更不懂了。
农村只能是偶尔居住,体验一下。你去民宿,或者农家游就好了。体验过了,付钱,回自家,没有什么负担。
或者你去农村的兄弟姐妹家住几天,帮忙干点农活,体验了农村,也改善关系了。
长期住,不靠谱,养老还是城里好。
02
很多人告诉你,到大城市养老,特别好。
确实,上海、苏州等地方,基础设施很好,医疗条件很好,并且长寿的老人也多。
一些园林式小区,适合散步,跳舞。
老人在一起,遛狗,遛娃,都是不错的。虽然大家不是很熟悉,也就是半生半熟的关系,带来了美感。距离产生美,就是这样的。
但很多人发现,大城市养老,开销是很大的。
一个小地方的退休人员,可能一个月的退休金,也就是一千多。如果要在大城市买房,肯定做不到,毕竟房子动不动就几百万。
如果是租房呢?也不行,因为房租动不动就是两三千,还是一个老破小。
周围的环境很好,但是自己的居住体验很差,这不是好日子。每天看着高楼大厦,公园游园,都不属于自己,心情也是很低落的。
还有就是,儿女在大城市混,也很困难。你去和儿女住,三五天是很好的,大家做客一样。
“鱼放三天发臭,客留三天讨嫌”,老人长期在儿女家住,可能引发不满。
儿女结婚之后,可能是女婿儿媳当家,婆媳关系,女婿和岳父母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相处。
当儿女还有房贷车贷的时候,创业非常困难的时候,老人来了,增加了一些生活开销,会让儿女难受,脾气也跟着上来了。
就是老人去给儿女带娃,也是三五年的事情,娃长大了,要读书了,老人要退场了。
教育娃的事情,是儿女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孙子当成儿子来养。
一些在大城市打工多年,拿大城市退休金的老人,只要自己没有房子,生活也很困难。除了房租之外,一日三餐的开销也大。
物业费,一年好几千,也可能。
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大城市,肯定不愉快。人情再多,也是看在钱包的份上。
03
我是70后,就这一代人来说,有很多已经安排在县城养老了。
只要县城不是很偏,不是山沟的那种,养老还是可以的。
第一,物价便宜,并且多半是农村老人自产自销,也很放心。
第二,房子也不贵,很多家庭,本来在县城有房子,稍微装修一下,就很好了。
一部分人,在县城的郊区有房子,自己装修了,就等于是住别墅。
第三,县城的条件,没有大城市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医疗,公园,街道,公交车,甚至是高铁,飞机场一应俱全。
我所在的县城,距离市区二十多里。高铁,飞机都有。并且县城和市区,有高速公路,带来了诸多便利。
什么头痛发热的,打个电话,有车接送你去医院,几分钟就够了。
如果子女在外地工作,回来一趟,也不是很难。不存在道路垮塌,渡轮停摆的问题。
第四,县城里,也有很多的亲戚,老同学等。也许亲戚就在一个小区里。大家在平时,是可以互相关照的。能听到乡音。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处的亲戚,也许比儿子管用。
大家在县城里,没有了利益冲突,关系会好处理。和农村,不大一样。
第五,熟悉的环境,慢节奏的生活,也适合老年人。反正不要去赚钱,那就不愁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了。总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滋味。
04
可以看到,很多人把县城当成了退路。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收入无法继续增加,那么减少开销,就非常有必要。
到了退休的年纪,不考虑拼命赚钱,不要什么大发展。把城里的生活,留给子女,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人老了,不要给儿女添麻烦,也不要给自己添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城市,而不是被社会潮流推着走,不是看人脸色,也不是被儿女赶来赶去。
最后,希望所有的退休老人,择一城终老,与一人白头。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