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企业一直都在强调着续航焦虑已得到解决,快充技术已实现10分钟充电500公里,不过国庆一场堵车却撕下了这些遮羞布,现实与车企的宣传差距实在太远了,长假期开电车出行就是找罪受。
某车主购买的纯电车宣称电池续航500公里以上,充电可以10分钟充400公里续航,按照车企的宣传,车主国庆从大城市回乡350公里完全无需考虑中途充电,车主觉得一切都已在掌握之中,然而国庆长假期却让他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车主开着纯电车从大城市出发,刚上高速就进入缓慢爬行的状态,以20公里到50公里的时速行驶,由于带着一家人,车上开着空调,孩子看着电视,这样的出行确实是如在家里一般的温馨。
然而开车的车主却很快发现不对劲了,电表显示剩余电量在快速下降,行驶100公里就已耗用了40%的电量,此时又遇上了堵车,堵车就足足堵了半小时,期间空调、娱乐等设备仍然开着,孩子们欢声笑语,而车主已开始有点焦躁。
好不容易过了拥堵的路段,速度提升到60-80公里时速,车主总算宽心了些,想着此时还有60%的电量,剩余电量应该能应付剩下的230公里路程吧,然而实际情况与他的预期完全不一样。
再行驶120公里左右,电量就只剩下25%左右了,此时车主清楚剩余的电量不足以支持他行完剩下的路程了,幸好还有30公里左右就有服务区了,进入服务区的时候,电量已低于20%,充电排队就等了4个小时。
由于服务区的充电桩快充与他的电车快充技术不匹配,无法快速充电,最终耗费了1小时左右才充电至90%,车主也熟悉电车的特性,知道此时充电速度将更慢,就离开了服务区继续剩下的行程。
这样的情形体现出电车的标称续航与实际行车的表现存在巨大的区别,因为电车的标称续航是在车辆处于理想行车速度、空调和娱乐等设备不开的情况下测得的,然而在高速公路行车时,更快的速度会导致耗电量大幅增加,低速行车时不断刹车、提速也会增加耗电量,空调耗电也非常惊人,诸多娱乐设备耗电量也不小,如此情况下实际续航可能只有标称续航的七成到八成。
对于车主来说,当续航低于30%的时候就已进入焦虑状态,需要考虑寻找充电桩了;如上述充电桩保持较快充电速度是在20%至90%之间,上述诸多因素综合下来,基本上就是标称续航500公里的电车,实际行驶200-300公里就得找充电桩了。
节假日服务区排队充电已是常见的现象,再加上公共充电桩往往无法适配各品牌汽车的快充技术,充电速度远比标称的快充慢得多,最终就变成了充电排队时间和充电时间合计达到5小时的现象。
相比之下,燃油车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即使遇上堵车,由于加油时间短,车主并无焦虑,随时在下一个服务区耗费5分钟加油就好,长途旅行开油车的车主心情实在要愉悦太多了。
这提醒了车主,长途出行还是开油车更省心,开电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而旅程超过600公里以上的长途路程就更不适合开电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