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常州奔牛进九号科技公司上班前,最犯愁的就是住宿问题,外面租房房租又贵,又怕被中介骗,现在这人才公寓彻底让我安了心。”九号科技有限公司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晓丽(化名)说。彼时,辖区内九号科技、港务集团等企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私房群租现象突出,电气老化、违规充电、流动人口登记难等问题,成了威胁群众安全、阻碍乡村治理的“拦路虎”。为让隐患重重的私房变安全、让外来人才住得安心,常州奔牛派出所主动破局,联合礼遇人才公寓管理公司,以“科技赋能与精细治理”开启农村私房改造新篇。
“光靠民警上门排查不够,得从‘源头改’到‘系统管’,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奔牛派出所所长陈明在所内专题会上提出思路。针对私房“电气隐患多、登记管理乱”的痛点,派出所牵头与礼遇人才公寓公司建立协同机制,从“规范化管理、数智化安防、精细化服务”三方面入手,让老旧私房逐步实现安全升级。
在规范化管理上,奔牛派出所推动构建“旅馆式”运营模式,设立综合管理服务总台,整合租房审核、人员登记、日常巡查等功能。租客入住需经身份核验,信息实时同步至派出所警务平台;网格员与社区民警组成联动小组,每周开展1次至2次上门排查,将隐患整治任务嵌入基层治理链条。“以前私房登记靠手写台账,漏登、错登很常见,现在‘一人一档、动态更新’,流动人口管理再也不糊涂了。”负责流动人口登记的民警胡京龙警官指着系统里的实时数据说道。
数智化安防更让安全防线“看得见、管得牢”。在奔牛派出所的指导下,改造区域建成了非机动车的智能充电场,引导租户规范充电;所有公寓也完成了电气线路穿管改造,安装了烟感自动报警装置。此外,派出所还在改造区域周边部署多处智能监控点位,配合夜间巡逻警力,形成“技防与人防”的立体防控网,改造至今,辖区私房相关安全事故“零发生”。
精细化服务则让“安居”更有“温度”,公寓内还有专业的保洁、维修、管家团队。“这里住得安全,民警还常来宣传安全知识,在这里就像我在常州的家。”租住在此的外来务工人员小陈说。
如今,走进奔牛五兴村的人才公寓区域,整洁的楼道、规范的充电区、醒目的消防设施映入眼帘——目前共统计38套民房需改造,已改造12套,涵盖130个房间,入住人数达260人,占地约12000平方米。原本隐患重重的私房,已变成“安全、有序、温馨”的安居点。这不仅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也为九号科技、屹锂科技等企业解决了员工住宿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未来,奔牛派出所还将继续优化治理模式,让更多农村区域实现“安居与发展并进”,持续书写新时代乡村平安故事。(朱源清 王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