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杨凌农高会:立于农业科技潮头的“创新秀场”

   日期:2025-10-10 10:31:00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10月25日至29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将如期举行。本届盛会将有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以及上合组织国家、非洲国家、荷兰、瑞典等41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充分彰显其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回望发展历程,杨凌农高会已从最初的地方性专业展会,跃升为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盛会。展示内容也从水泵、农具等传统物资,演进为聚焦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前沿科技的“创新秀场”。

纵观历届,每届主题均紧密呼应国家战略,从“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到“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再到“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农高会始终立于农业科技潮头。其办展模式持续创新:首设主题市、首办农村改厕专题展、首推田间展、首次实现中英俄三语全球直播,并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海外分会场。

尤其去年首次探索市场化办展,展会规模、参展国别、参会人数、展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更为深远的是,农高会已从每年五天的展会,拓展为全年运作的开放平台;从单纯的技术推广枢纽,转型为深度融合的全球农业合作桥梁。在这片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土地上,农高会正成为展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窗口。

科技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温室,番茄藤蔓沿垂直支架生长,成熟果实通过自动传送带运至采收区。这里没有传统农耕的泥泞,只有数据在屏幕间流动,设备依据指令精准作业。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里的温室(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作为农高会“田间展”的核心展区之一,该园区不仅是上合农业实训基地,更成为各地乡村干部与新型农民争相考察的“样板间”。“我们第一代大棚控制系统大如老式洗衣机,如今第四代产品仅平板电脑大小。”杨凌棚掌柜公司副总经理赵甲的对比,生动体现了农高会推动农业技术普惠与迭代的历程。

每年盛会,智能水肥一体机、农业物联网平台、无人植保机等“黑科技”集中亮相,并通过展会搭建的桥梁走进千村万户。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通过农高会迅速推广至白水等主产区,助力果农实现“亩效益翻倍”。

机器人展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农高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不仅在于硬件推广,更体现在软实力提升。展会连年组织大规模专家咨询与实用技术培训,为乡村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农人。

从第二十九届起创新的“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三位一体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先进技术更便捷地触达广大农民。而即将启幕的第三十二届设立A馆常年展,实现从“5天盛会”到“365天服务”的升级,标志着农高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进入常态化、可持续的新阶段。

聚焦核心,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在第29届农高会上,全国首个土壤普查样本库引人驻足。一瓶瓶土壤样本如同粮食安全的“基因库”,记录着耕地质量的家底。翌年,第30届展会便以“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并成功承办了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全球土壤健康论坛这一高级别土壤健康领域国际会议。

“不能光闷头种地,要讲科学养地。”佳县种植大户谢友刚通过直播观看论坛后深有感触。他的体会正彰显了农高会在粮食安全领域的独特价值,既推广实用增产技术,也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杨凌良科种业基地,通过农高会田间展示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单产突破1400公斤,小麦品种“西农979”连续十年作为黄淮麦区主推品种。这些突破性良种通过农高会走向全国,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

在第31届农高会上,中国农科院集中发布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及千项优秀成果,充分展现了国家在粮食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

此外,智能灌溉、精准作业机器人等装备的推广,助力农民以更低资源消耗获取更高产出。杨凌天海智慧水电科技创始人刘斌锋从早年肩扛水泵叫卖,到如今推广智能节水系统的经历,正是农高会推动技术促农增效的缩影。

五年来,从种业专题展到耕地保护论坛,农高会始终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推广关键技术与传播科学理念的重要平台。

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未来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高会前瞻布局,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第31届农高会首设的睿抗农业机器人挑战赛上,开沟、除草、施肥机器人各显其能,引来阵阵惊叹。

工作人员介绍农业机器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这款植保机器人能真正解放农民的双手。”杨凌葡园智人公司负责人杨洪成指向更高效、更轻松的农业未来。连续参展17届的“苹果达人”刘镇,关注点已从种植技术转向智能分选、水肥一体化设备,他坦言:“这才是农业的未来方向。”

“十四五”以来,农高会的展示重心持续向前沿领域延伸。尤其是第31届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植物工厂、数字农业、基因编辑等尖端技术从概念走向应用展示,使农高会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

新业态、新模式同样在此崭露头角,从“云上农高会”平台到智慧农业全程解决方案,从农业大数据分析到农产品跨境电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更可喜的是,农高会正在培育一批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他们熟练运用手机管理农田,依据数据决策,借助智能装备作业,通过专家培训加速向知识型、管理型现代农人转型。

深化开放,从杨凌走向世界舞台

第30届农高会的乌兹别克斯坦展位上,当地青年张聪用流利中文推介着具有百年历史的手绘陶瓷。同年,农高会首度走出国门,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分会场,实现国内外联动突破。

往届农高会上,外国展区内商品琳琅满目(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希望我们的特色产品能通过农高会进入中国市场。”首次参会的巴基斯坦展商穆罕默德·阿米尔道出了众多国际客商的共同心声。从第28届首次实现中英俄三语全球直播,到第31届实现上合组织国家参展全覆盖,再到本届41国齐聚,“国际范”已成为农高会的鲜明标签。

“十四五”时期,农高会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培训示范基地落户杨凌,为展会注入“上合动力”。第27届基地揭牌后,农高会成为上合国家农业合作重要平台。第29届首办上合农业博览会,第30届海外设展,第31届实现上合国家全覆盖——五年五大步,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在国外设立分会场,既提升了农高会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外农业企业搭建了更便捷的合作桥梁。”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农高会已成为中国农业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为全球粮农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与方案。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农高会的蜕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从一域试点到服务全局,从技术推广到创新引领,从国内舞台到国际盛会,它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累计展示成果超18万项、促成交易额超1万亿元、培育无数新农人——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农高会始终秉持的创新精神、开放胸怀与服务三农的初心。

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农高会将继续担当科技“风向标”与国际合作“融合器”的双重角色。在后稷故里,这场年度金秋之约,正以更加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全球宾客,共同描绘农业现代化的崭新画卷。(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