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绿色崛起展宏图 南阳市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走笔

   日期:2025-10-10 10:31:05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秋日里,白河如玉带奔流,白鹭展翅舞翩跹,巍巍伏牛山脉林木葱茏,浩渺丹江水澄澈清莹一路北上……一幅秀美磅礴的绿色画卷,正在南阳大地徐徐铺展。

绿色,已成为这方土地最靓丽的底色;生态,已然是这座城市金灿灿的名片。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加快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在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彰显生态价值的路径突破中,使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生态的“只此青绿”相得益彰。

扛牢政治责任

居高眺望,远山如黛、近水含烟。

每天清晨的丹江岸边,清漂队员赵建峰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登上一艘插着“航运清漂”旗帜的小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团队负责130平方公里左右的水域,整个水面几乎看不到白色垃圾,主要打捞一些枯枝败叶和水草。”赵建峰说。像赵建峰这样的库区“守护人”,在淅川县有8000余人,他们筑起了守护水质的“第一道长城”。

千里调水,水质是关键。淅川县在全域主要河流入河口和库区建成12个市级以上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在全境建成“四网络两平台”,在入库河流及库周重点部位安装视频探头598个,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始终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举措,精心呵护水源区、建设涵养带,全力以赴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用真情和奉献,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以“治”清源流,重焕河湖生机。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强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水污染协同治理,汇水区污水、垃圾处理全域覆盖,污染风险源全面消除,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管”除隐患,守好一库碧水。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库区及入库河流,深化豫鄂陕三省五市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行动,将汇水区15条河流全部纳入“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恢复有效库容540万立方米。

以“建”筑安澜,织就水网蓝盾。紧抓建设国家水网先导区重大机遇,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全域贯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30亿元,农业用水权改革、幸福河湖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等国家级试点落户南阳。南阳市成功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名单。

当前,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其中出水口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已累计安全送水超730亿立方米,惠及首都及沿线26座大中城市,让1亿多人民持续喝上纯净甘甜的“放心水”。

厚植生态优势

漫步白河岸边,头顶蓝天如洗,四周绿树环绕,远方鸟儿低翔,别样风光令人心醉。眼下,越来越多的南阳人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朋友圈中,“南阳蓝”频频刷屏,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生态优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颁布实施河南省首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系统性、整体性提升。

管绿护绿,优化环境。我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截至9月28日,全市PM10、PM2.5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全省第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32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植绿扩绿,筑牢屏障。全面推行“林长制”,造林总量连年居全省首位,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森林面积达1468万亩。丹江口库区周边100万亩石漠化治理任务完成,汇水区森林覆盖率超55%,水源地保护与修复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用绿活绿,释放活力。我市稳步开展林业碳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扎实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等结构调整,着力畅通“两山”转化渠道。淅川县、西峡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

一系列靶向聚焦、精准滴灌、系统集成的措施,交出了生态保护的喜人“成绩单”,南阳成功入选全球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荣获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如今的南阳,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宜居的大美画卷。

走好转型之路

生态是南阳最厚实的家底,打通“转换链”为破局之道。南阳不断创新“生态+”模式,激活沉睡的绿意,焕发出勃勃生机。

离渠首不远的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曾靠种辣椒致富远近闻名。为了保证水质安全,他们放弃了种植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的辣椒产业,将6000亩岗坡地全部种植软籽石榴,开启了生态农业模式。

昔日荒坡摇身一变成了石榴林,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起伏的山岗、优美的风景也带动了乡村采摘游,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树能保持水土、花能观赏、果能卖钱,丰收的石榴,给村民们带来好收成。”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兴奋地说,“我们发展软籽石榴产业,真是走对了路,如今乡亲们的日子,就像石榴籽一样甜。”

国庆假期,南召五朵山景区接待客流量持续攀升,蓼花汀精品民宿深受游客青睐。游客们在这里尽情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感受山水间的舒适与惬意。

近年来,南召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大宝天曼、五朵山等核心景区集群,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巧妙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3.4亿元。

我市在绿色发展上做“乘法”,全力壮大生态富民产业。认真践行“两山”理念,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效产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美丽经济全域绽放。因地制宜发展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努力促进特色种养业提质、扩量、增值。全市绿色有机认证产品数量全国领先,月季、艾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优势突出,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带动数万农户增收致富。

绿色加工业势头强劲。我市围绕壮大肉食品、菌果休闲食品、生物与医药等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特色集群,生物与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

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生态与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宛美”旅游战略,持续擦亮“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四五”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

低碳生活蔚然成风。围绕衣、食、住、用、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全市建成650家节约型机关,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达标,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95%,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

时光为笔,山河作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阳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持续点亮金山银山,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来源:南阳日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