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突然被逮捕,罪名是“内奸”。潘汉年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最高指挥官之一,曾获得情报金奖,在我党隐蔽战线发挥过重要作用,怎么会是“内奸”呢?说起来还是“新十六字方针”引起的。
【潘汉年】
1949年南京解放后,许多原来工作在敌人内部的潜伏人员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但如何安置这些人呢?社会部很快就制定出一个十六字方针:降格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具体说,就是这些人不得在地方担任核心岗位实职,只能担任副职,而且是虚职;不得接触机密文件和参与核心决策,有的还需要写“历史交代”,并不得调往边境或要害地区。
有人会说,这不是把“不信任”写在脸上了吗?这些人曾冒险潜伏在敌人内部,为全国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现在这样对待,就不怕让人寒心吗?
潘汉年就是其中的一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他本身就只担任副职和虚职,但即便如此,1955年他仍然被捕。理由是他在1943年秘密会见过汪精卫。
可他当时这么做是工作需要。潘汉年被捕后,劳改了22年,于1977年离世,5年后的1982年才平反。
其实潘汉年出事还算晚的,在他之前有时任上海市公**长的杨帆,上海解放后他曾肃清敌特8000余人,但因留用太多旧分子被捕,关押了25年,在狱中双目失明。
还有吴石,曾潜伏进敌国防部任中将参谋次长,提供长江布防图,为渡江战役胜利立过大功。黎强,潜伏进敌中统四川特委,救下地下工作者数百人;张露萍,潜伏进军统电台,多次将戴笠密电传回来,立下大功。
可这些人后来都被“控制使用”。吴石因被切断情报渠道,1950年身份暴露遇害。黎强被禁止参加一线活动,到学院教书,十年期间去扫厕所。张露萍抗战胜利后被调离审查,后来更是被误当成叛徒处决。
黎强在自述中说:“中统同事喊我‘李股长’时,我在救同志;60年代学生叫我‘黎老师’时,我在扫厕所。到底哪个才是潜伏?”
【1950年,遇害的聂曦烈士】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复杂。1950年,老蒋败退时就潜伏下23000多名特务,上海一个月公开的原地下工作者中,就有47人是特务假冒的,全国各地这样的事情很多,不得不让上级对整个群体的真实性打上问号。
另外这些人的纯洁性也有疑点。有些人有多重反动身份(比如三青团),都是在开展地下工作之后才参加的,其本人说是工作需要,但事实证明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是。
三青团根本不是他潜伏下来的必要条件,加入进去单纯就是为了搞钱。
【1947年,三青团在上海街头的活动】
有些人长期单线联系、独立决策、掌握核心机密,甚至知道高层与敌伪谈判的细节,这些都成了潜在的信息炸弹。因为他能背叛敌人,也难免将来有一天会背叛你。
还有就是一些人心中的酸意。1949年华东局某领导就私下抱怨:“白区来人穿西装懂外语,我们在山里啃树皮,他们在城里跳舞会,凭什么现在还成了我的上级?”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还是应当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看到十六字方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政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