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特色产业渐成规模,畜牧养殖优化升级,幸福农民安居乐业……“十四五”期间,绥阳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三农”答卷。
“四良”融合筑根基 “黔北粮仓”名远扬
五年来,被誉为“黔北粮仓”的绥阳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抓住良种核心,用好良法手段,配好良机支撑,打好良田基础”,“四良”深度融合确保粮食丰产和安全。
金秋时节,旺草镇晨光村高标准农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种庄稼挺方便的,什么都是机械化。今年种了6亩多水稻,机器割、车子拉,亩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今年的庄稼比哪年都要好,不管苞谷、稻谷,都是大丰收。”说起今年的收成,旺草镇晨光村村民何英满脸喜悦。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绥阳县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近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改造提升2.5万亩。
良田配良种良法,全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主推高产优质杂交稻,坝区优质稻种覆盖率达100%。同时,农技专家“揭榜挂帅”深入田间,智慧农业新模式生根发芽。
“在旺草、风华、蒲场等乡镇打造锌硒米产业示范点,主要运用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质品种,野香优莉丝、野香优美禾、泰优808等,以培育壮苗为基础,开展规范化移栽、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来保证增产增收。”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钟华义表示,“同时,还开展农技人员基础性服务和‘揭榜挂帅’等工作,让技术到户、到人、到田,让广大老百姓从会种田到科学种田。”
良种良法是为土地增收做“加法”,机械化的普及则在为人工劳作做“减法”。全县建立健全“一业一科技支撑”发展机制,创新“一总三片区”农机服务模式,持续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稻常年种植20万亩以上,投入作业的联合收割机130余台,机械化收割率达75%以上。
“以前我们只种了1亩多地,而且是靠天吃饭,现在农田改造了、水利也方便,从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还有农技专家‘把脉开方’、无人机飞防,种出来的稻谷亩产1200斤以上。今年我种了50亩水稻,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还尝试了‘稻+鱼’模式,又多了份收益。”风华镇双龙村村民裴开兴如是说。
绥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87.3万亩以上。
三色产业赋新能 畜牧特色增效益
椒红、茶绿、银花黄,五年来,绥阳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发展“三色”经济,持续举办农民丰收节、山银花采摘节等农旅活动,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全力创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左右更多
绥阳是中国辣椒之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孕育出色泽油亮、浓辣芳香、皮薄肉厚,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的“朝天椒”“小米辣”等特色辣椒,素有“干椒中的茅台,辣椒中的味精”美誉,小米辣“红火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强引擎”。
“今年我种植了300亩的辣椒,其中有260亩的二荆条,亩产在3000斤左右;40亩的遵绥2号,亩产大约在2000斤左右。我们都是订单销售,今年的预期收成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黄杨镇洗马池村种植大户魏治友表示,辣椒的丰收增加了种植信心,计划再扩大700亩的种植规模。
椒农订单种植、喜获丰收正是绥阳县辣椒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绥阳围绕辣椒产业,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农、工、贸”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辣椒产业化发展格局。常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鲜辣椒产量达45万吨,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5个系列13个辣椒品牌,热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韩国、南非、老挝、美国等国外市场。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辣椒产品深加工,精选绥阳优质辣椒,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二三产。为了提高效益,公司增加了一条节能化高效烘干线,并研究出一套油辣椒、糍粑辣椒包装生产线,推出便于客户携带的辣椒产品。”遵义力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留强表示。
在绥阳,小小山银花也成了群众的“致富花”。花农们夏卖花、冬卖叶,真正实现了“一朵花”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同时,全县引进和培育了山银花加工企业20余家,研发出了山银花“朵花茶”、山银花日化用品等50多个系列产品。山银花种植面积扩增至24.25万亩,综合产值达8.95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的牙膏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年产能在500万支左右。目前主要销售到国内的口腔医院和口腔诊所。除了国内市场外,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对接,正在申请清真产品认证,已经和中东市场达成意向销售协议。”贵州苗老藤化妆品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光华如是说。
黄金茶产业同样发展迅猛。“黄金茶现有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量大约25吨,通过黄金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300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近600万元。”蒲场镇副镇长黄珊珊表示,“接下来,我镇将持续扩大种植面积、申请成立茶产业协会和绿色食品标志、建设黄金茶线下销售展厅、打造茶旅研学基地,通过一系列举措助推茶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绥阳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推广生猪“代养”模式,形成“猪牛羊禽”多元发展格局,同步发展生态渔业,实现肉类产量3.31万吨,畜牧业产值15.8亿元,水产品产量7450吨、产值1.8亿元。
“我们流转了土地40余亩,承包了近150亩山林,以天然牧草、玉米、红薯等优质农作物喂养,目前,我们藏香猪存栏量500头左右,预计年底出栏上市,产值预计在20万元左右。”青杠塘镇后槽村养殖户余忠华表示,将持续优化养殖技术,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吃上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巩固成果防返贫 织密民生保障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绥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施策,提升产业就业帮扶质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党的政策对我们十分的好,但是我们也要自力更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感谢党对我们的照顾。”郑场镇底坝村村民徐小江说道。
郑场镇底坝村村民徐小江,因为妻子患重病导致瘫痪,加上孩子又在读书,曾面临返贫风险。
“我们发现以后就及时开会研判,上报了之后将他家纳入监测户重点帮扶,申请了防贫基金,落实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还安排了公益岗位,使他家平稳渡过了难关。”郑场镇底坝村村委会委员周业宽说道。
“我们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快速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一旦纳入监测,立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针对性帮扶,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风险及时化解。”县农业农村局监测指导股工作人员江文绪表示。
五年来,全县共计资助学生21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5亿元,办理生源地贷款2.55亿元。大病专项救治近千人,建档立卡户享受参保资助近30万人次。
从精准监测到普惠保障,绥阳以扎实行动,让脱贫基础更稳固、乡村振兴更有效。
宜居宜业焕新颜
和美乡村入画来
“和美乡村”建设多点开花,集中排查整治纵深推进,宜居宜业、风清气正的乡村新画卷色彩斑斓。
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繁茂,走进一类示范引领村晨光村,仿佛走进一幅山水画卷。
“实施美丽乡村及农村民房宜居改造等项目以来,依托‘四在农家·和美乡村’项目资金,以‘两清三改两治理’为抓手,还修建了百姓广场、篮球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站等便民服务设施,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3000余亩。”旺草镇晨光村工作组组长张君圣表示,现在的晨光村环境更美、交通更便利、产业更丰富、治理更有效。
这些年来,旺草镇打好“村”字牌,依托晨光村持续打造农文旅活动,充分展现乡村振兴从“流量”到“留量”进阶思考,频频在农文旅体融合的浪潮中大放异彩。2025年“春花·村市”“稻乡·村市”实现接待游客达40余万人次。
“现在我们村越来越漂亮,居住环境很好,绿化好、卫生好。活动期间,来我们村游玩打卡的人很多,我经营的农家乐,每天接待游客90人以上,我觉得比外面打工强很多,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说起旺草镇晨光村的变化,村民陈广昌赞不绝口。
晨光村是绥阳县持续推进一类示范引领村(社区)创建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绥阳县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成功创建一类示范引领村(社区)8个。同时,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1万户,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21年的77%提升至97%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7.97%提高到85%以上。
乡村的和谐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整洁,更体现在治理的有效。绥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行“红白理事会”“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多措并举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生态宜居的乡村新貌成为最动人的名片。
“我们村扎实推进‘两清三改两治理’工作,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田园风格庭院、乡村民宿等一批特色‘美丽庭院’,实行‘文明积分制’,家家比着搞卫生、种花草。环境好了,游客也更多了。”枧坝镇黄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成梅说道。
展望新征程 擘画新蓝图
一组组数字,是过去五年的坚实印记。如今,即将进入“十五五”,绥阳县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迈向‘十五五’,我局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稳粮保供、提质增效、绿色兴农、融合强农’这一核心思路,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崭新篇章。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让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贯通农产品‘产加销’全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表示。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王宇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全媒记者:陈贤琴 王泽熙 伍会芳 冷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