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中国气象局:“十四五”期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快讯

   日期:2025-10-12 00:02:23     来源:华夏时报    浏览:0    评论:0    

文/刘诗萌

10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了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

特别是在服务国计民生方面,成效更加显著,“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在助力生产发展方面,“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围绕粮食保丰,气象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试点工作。“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一喷三防”等措施,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围绕能源保供,气象服务能源产-供-储-销全链条,支撑2000多个新能源场站利用风、光资源精准发电调度。围绕交通保畅,气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气象卫星雷达等“国之重器”研究的进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介绍,50多年来,我国气象卫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服务全球的“中国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观测资料;访问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在“十四五”时期增长了107%。同时,我国天气雷达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时期,建成了由84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监测网,监测范围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

编辑:徐芸茜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