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又一行业没落!曾是世界第一,如今18家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

   日期:2025-10-12 07:31:06     来源:胜利集结号    浏览:0    评论:0    

中国机床行业,这事儿真让人五味杂陈。机床被叫作工业母机,简单说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没有它,啥汽车、飞机、手机生产线都玩不转。咱们国家一度是全球机床产量和消费第一大国,2024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都达到4305亿元,可现在呢?高端产品还得靠进口,国产化率低得可怜。尤其是那些老国企,号称“十八罗汉”的18家重点骨干企业,当年撑起半边天,现在几乎全军覆没,好多都破产重整了。这不是天灾,是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步步酿成的。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工业基础薄得像张纸,全国机床保有量才9.5万台左右,大多是些老旧货色,年产量也就1万多台。1950年代,国家下决心搞工业化,一机部牵头,建起一批重点厂子,这些就是后来的“十八罗汉”。名单是这样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专攻立式车床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铣床沈阳第一机床厂卧式车床和专用车床,沈阳第二机床厂负责钻床镗床,沈阳第三机床厂搞刨床插床北京第一机床厂专注铣床,北京第二机床厂做齿轮机床,天津第一机床厂生产普通机床,济南第一机床厂管龙门刨床济南第二机床厂专冲压设备,武汉重型机床厂重型机床,长沙机床厂拉床,重庆机床厂滚齿机,昆明机床厂铣床,大连机床厂精密车床,南京机床厂车床,上海机床厂磨床,无锡机床厂磨床。这些厂子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基本覆盖了机床的主要类型。

那时候外部环境不友好,技术援助断了,这些厂子只能自己摸索。1955年,沈阳第一机床厂搞出C620-1型卧式车床,精度高,结构稳,还上了第三套人民币的图案。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推出亚洲第一台数控铣床X53K1,离全球首台才差六年,这速度在当时算得上追赶高手。到1960年,全国机床产量蹦到10万台,1970年保有量50万台,支撑起钢铁、汽车这些上游产业。1961到1978年,产了164万台,虽然合格率只有六成,资源浪费不少,但总算从无到有,累计产量破百万台。这些罗汉分工明确,互相补位,帮国家填补了机床生产的空白,成了工业脊梁。

改革开放后,机床行业迎来黄金期。经济高速增长,拉动需求,产量消费双双世界第一。1990年代到2010年代初,行业像开了挂,2000年后市场需求猛增,机床企业规模扩张,出口也起步。2012年左右,中国机床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消费更是一马当先。可好景不长,从2012年开始,全球经济波动,需求下滑,中低端产品往东南亚转移,高端被欧美卡脖子。核心部件90%靠进口,数控系统、芯片、软件全断供,国产化率低,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只占10%不到。国外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40米/分,顶尖90米/分,国产多在30米/分晃荡,精度误差也追不上。航空模具这种高端应用,国外成熟,国产还零星试水。

内因更要命,这些国企是计划经济产物,转市场后体制没跟上,管理松散,研发投入少,资金全砸在扩产上,创新弱。并购海外时,文化差异大,技术壁垒高,砸钱买不来核心。结果企业成高级代工厂,债务雪球滚大。十八罗汉一个个栽跟头。沈阳机床,曾经行业老大,2018年负债202亿,负债率99.26%,供应商追债,法院介入,2019年破产重整。2025年上半年营收18.89亿,同比增长18%,但扣非净利润还亏4亿左右,虽有扭亏迹象,净利润3500万到4500万,主要靠重组资产注入,可整体回暖慢。通用技术集团注资25亿,收购中捷厂、天津天锻等,9月30日股东大会通过募集资金,但高端订单虽排到明年,扣非亏损持续,内控有隐忧。

大连机床更惨,2017年债224亿,董事长陈永开涉骗贷6亿,2018年公安A级通缉,在江西抓获,两高管判刑,他也服刑。企业2018年重整,2025年6月9日公告进展,资产出售保核心,技术职工留存,5月13日披露方案,6月24日债券处理跟进,9月8日法院批准计划,终止重整程序,后续注销债券。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2016年重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类似,昆明机床厂2015年停产,哈尔滨量具刃具厂2010年并购失败,海外资产破产。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2011年起连亏,武汉重型机床厂订单锐减,转让资产。洛阳精密机床厂转型精密部件,重庆机床厂滚齿机规模全球最大,但依赖低端。济南第二机床厂幸存,冲压三大制造商之一,专注汽车线,可高端依赖没解。杭州西湖机床控股德国aba z&b 2010年破产,北一机床海外项目亏本。天津第一机床厂老厂区改造,南京第二机床厂生产减缓。十八罗汉里,基本就剩济南二机床、上海机床厂这些少数还在扛,别人要么重组要么停摆。

为啥落到这田地?技术封锁是外因,欧美不给高端技术,芯片断供像多米诺骨牌。内因是企业战略错位,经营跟不上市场。计划经济时靠国家订单,改革开放后竞争激烈,转型慢。1997年机械部撤销,科研院转企业,下放省市,管理碎片化。黄金十年扩张太猛,没注重质量,结构性问题炸锅。行业大而不强,中档市场跟台湾韩国抢,低端内战,高档空缺。2024年数控化率51%,产量消费首位,可高端自给率不足20%,全球前十无中国身影。政策虽有《中国制造2025》,推十四五纲要,目标2027年高端自给率超80%,补链强链,但落地难。

现在行业啥样?2025年产值预计超3000亿,第一季度金属切削机床市场163亿,增长4.5%,销量7.7万台。五轴机床市占升15%,创世纪、津上精密这些二梯队加码研发,质量服务跟上,差距缩。央地合作热,北京机床展上,外资本土化、中外合资多,国家队体制活络。国产替代加速,温度补偿系统迭代,精度追赶。像沈阳机床i5系统有亮点,互联演示亮眼,出口东南亚增长71%,抓住新能源车机遇,转卖解决方案。幸存者靠细分深耕,济南二机床冲压稳,洛阳轴承精密部件,重庆滚齿机全球最大。这些残部订单稳住,低端转高端,数控普及率翻倍,2027关键工序75%。

可复兴路长,代差封锁在,芯片问题没解。但中国智造实力摆着,政策资金研发齐发力。十八罗汉的教训宝贵,提醒不能光做大,得做强,靠自己长肉。痛定思痛,这隐忧深,但机会也大。像北京精雕从雕刻机转型,科德切入数控系统,打破传统路径。全球机床史看,强国都经历低谷,中国从1949年起步,七十年巨变,已从落后到大国,下步冲高端。自动化、智能制造推,减少人工密集,带动就业3000家本土企业,利润增长70%出口扩。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