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户口回迁,以及宅基地继承,都是村民最关心的大事。数据显示,我国现有2.8亿农民工,其中有超过40%希望保留返乡退路。而与此同时,全国超过2300万农户面临宅基地的继承问题。随着2025年10月的到来,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已经正式施行,而新法的实施无疑为相关人员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根据新法规已经为四类人群提供了“返乡通道”。通常这四类人群在迁回农村后,将享受有土地承包权、申请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参与集体分红的权利等三大红利。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人群可迁回农村:
第一类,退役士兵。通常农村年轻人在参军入伍之后,他们的农村户口就会迁到部队所在地。而等到该士兵退役之后,如果想把户口迁回到农村老家。只要凭退伍证即可办理户口回迁手续,无需经过繁琐的村民表决环节。
第二类,返乡大学生。通常农村孩子在考上了城里的大学,就要把原来的农村户口迁到大学所在的城市。而等到大学生毕业之后,若在城里没有稳定的工作,就可以凭毕业证书和未就业证明申请回迁。
第三类,进城务工人员。有些村民在城里打工十多年,之前已经把户口迁出农村,在城里居住。现在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在老家也有完好的宅基地房屋,想“叶落归根”。届时,只要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便可申请户口回迁。
第四类,投靠的方式回迁农村。通常是当夫妻一方、父母或子女的户籍在农村,另一方可以通过投靠的方式将户口回迁农村。不过,户口迁回农村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原来户籍必须是农村户口;②在城市里没有享受过保障房等福利,且非公务员身份;③获得村集体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同意。
与户口返乡的宽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宅基地的继承政策就非常严格了。这里面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新规保障了农民对农房的所有权的继承,维护了农民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新规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使用权的继承,有效防止城市资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过度侵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三种情况子女没资格继承宅基地:
第一种,户籍已迁出的农村的人。有些人原本是该村的村民,后来户籍已经迁出。现在其父母已经双双离去,在农村只有父母留下的宅基地。那么,在城里落户的子女只能继承父母宅基地上的使用权,并没有资格继承宅基地。一旦父母生前居住的老房子倒塌,那这块宅基地就要被村集体收回。
第二种,已在农村独立成户的子女。现在一些年轻人与父母分户之后,自己也被分到一块宅基地,并在其上面建造了新房子。而在其父母去世后,为了体现“一户一宅”的原则,子女就只能继承父母老房子的使用权,并不能继承父母的宅基地。如果老房子出现坍塌,那这个宅基地就要被收回。
第三种,在耕地上建造的房屋。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很多农村老人未经允许,擅自在耕地上建造房屋。而这是属于违规建筑,子女不仅没资格继承父母的房子,甚至村集体还会将其父母留下的房屋全部拆除,重新恢复其原来耕地的功能。
实际上,像户籍已迁出农村的人、已在农村独立成户的子女,他们在父母去世之后,就只能继承老房子的使用权。而且,还不能对老房子进行翻建或重建,那就只能花几万元对老房子进行修修补补。
如果子女不对父母留下的老房子进行修补,一旦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那这块宅基地就要被收回了。但如果子女想留住父母的老房子,那又要花掉一笔钱。所以,继承老房子的子女将会面临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