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卡马萨里,一条工厂正门道路的改名仪式,悄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迁的注脚。
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一条通往汽车工厂的道路刚刚被重新命名。全球化开启全新篇章,曾经纪念美国汽车先驱的“亨利·福特路”如今已让位于中国品牌——“比亚迪路”。
巴西巴伊亚州比亚迪路
这个历史性时刻发生在2025年10月9日,巴西总统卢拉亲临现场,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共同见证了两大里程碑: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以及南美洲首条“比亚迪路”的诞生。
王传福向卢拉交付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巴西工厂的象征意义
在卡马萨里市的这座工厂,承载着巴西工业发展的复杂记忆。卢拉总统在致辞中不无感慨地提到:“福特放弃了这座位于卡马萨里的工厂,而比亚迪将这座工厂改造为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
这座曾被美国汽车巨头抛弃的工厂,如今在中国车企手中重获新生,为巴西工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巴西总统卢拉、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比亚迪巴西卡马萨里工厂员工合影
卢拉不仅亲临仪式,还做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态。他强调,巴西坚持多边主义,不会接受美国对巴西产品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错误行为。
这些言论明确传达了巴西的外交政策取向,也凸显了比亚迪工厂在地缘经济中的象征意义。
王传福则将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归因于长期主义。他表示:“比亚迪进入巴西市场已有11年,电动大巴已行驶在巴西的街头巷尾。” 如今,比亚迪在巴西拥有超过17万名车主,并连续两年蝉联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全球版图重构
巴西工厂的成就只是比亚迪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2025年8月,比亚迪在欧盟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3%,首次在海外市场超越特斯拉。
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再度在全球纯电汽车市场上领先特斯拉,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达582,522辆,而特斯拉交付量为497,099辆。
这已是比亚迪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领先特斯拉。
比亚迪的海外战略显示出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25年1-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70万辆,这一数字预示着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
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再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比亚迪正在定义中国智造‘出海’的新范式。
跨越障碍的征程
比亚迪的全球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今年7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一商业法庭发布初步禁令,要求比亚迪暂停销售配备4G技术的车辆,原因是涉嫌侵犯日本专利许可公司Ip Bridge的专利权。
这一事件揭示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比亚迪陷入“仓鼠轮”困境——它必须保持快速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因此越来越依赖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它面临被禁止销售的风险。
除了法律挑战,贸易政策也是比亚迪需要应对的难题。巴西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进口税,直至到2026年7月,相关税率将升至35%。
面对这一趋势,比亚迪选择了本地化生产的战略。王传福强调,巴西工厂将作为“向拉美其他国家出口的基地”,这展示了比亚迪以巴西为枢纽辐射整个南美市场的雄心。
中国车企集体出海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是中国车企集体出海的缩影。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ABVE)数据,2024年巴西电动汽车销量177,360辆,增长达90%。
中国车企纷纷瞄准了这一增长中的市场。除比亚迪外,长城汽车在巴西的首座工厂预计将在今年投产;广汽集团已宣布计划在五年内对巴西投资60亿雷亚尔(约78亿人民币);吉利则选择了与雷诺合资的模式进入巴西。
中国车企在巴西的集体发力,已经改变了当地的竞争格局。2025年8月,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注册量约为4.35万辆,同比激增121%。
通过将纯电动车与插混车组合推广,中国车企成功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调研机构Escalent的报告显示,47%的欧洲买家考虑购买中国汽车,而考虑美国汽车的比例为44%。这一数据在2024年还是相反的:31%的买家考虑中国车,51%考虑美国车。
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态度的转变,预示着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
“比亚迪路”的路牌在巴西阳光下伫立,而在工厂内部,那辆刚刚下线的宋Pro车前,王传福与卢拉握手交谈的照片已被巴西媒体广泛传播。
十年前,或许没有人能预料到,一条以福特命名的道路会被更名为比亚迪。如今,这条不足百米的路段,见证了全球制造业力量对比的消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