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在北京平谷开幕,中国农业大学东阿阿胶产业创新研究院、农业中关村合成生物产业园现场揭牌,《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正式发布。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未来,平谷区将以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为重点,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
大会现场,平谷区副区长彭石发布了《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提出以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为重点,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作为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平谷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企业集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些进展既是大会落地的重要基础,更是我们服务首都和全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彭石介绍,在合成生物领域,平谷正加速推进农业中关村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目前已落地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其中,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将建成千升级中试生产线及AI生物设计自动化平台。
在关键技术转化方面,平谷已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高效贯通,自主研发的蛋鸡DNA芯片“凤芯壹号”打破了国外垄断,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了100%抗病。此外,华北地区最大的815亩智能温室集群即将投入使用,将集成无人机协同作业、环境智能感知等技术,亩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目前,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博士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创新,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彭石介绍。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打造已有初步规划。彭石介绍,未来5年,平谷区将通过“五区”联动打造洳河畔农科城。坐落于农科城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计划投资240亿元建设打造“五区联动”未来大学新生态。布局规划61万平方米的中国农大“校区”、64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23万平方米的地铁联通商业“街区”、25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住房“社区”以及充分体现农业科技新形态、1100亩的试验田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生态客厅“景区”。此外,洳河畔农科城还将规划1700亩空间,用于建设农医联动创新基地,打造百亿级未来食品中试基地新增长极。
平谷区还将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中关村、食品营养谷及首都物流高地实现“黄金产业链”化学融合,以食品发酵院为主引擎,发展功能性食品,打造北京合成生物食品高地,力争行业产值超百亿。以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为基础,构建规模化产业集群,保障北京300万人每日健康安全餐饮,力争行业产值超百亿元。打通农医联动关键环节,建立中国农大ONE WORLD ONE HEALTH全健康中心,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快药食同源研究,以国家医学中心主动健康医院为引领,推动农医联动大健康产业加速落地,力争行业产值超百亿。
此外,平谷区还将建设中央、市级、区级三级联动的农业行政服务中心。平谷区将进一步聚集科技力量,加速布局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生物育种、植物抗逆高效等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接联动,力争整合形成国家实验室建设基础。同时,进一步聚集企业力量,5年内力争三个产业集群规模破百亿,力争累计涌现核心专利超百件,年均新增涉农企业超百家。
据了解,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以“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科学家代表参会。大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其间将以南南合作、科技赋能女性、设施农业、消除贫困饥饿、农业保险、可持续金融、可控农业、智慧养殖、粮食减损、爬行动物、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为主题,举办十余场专题会议、平行会议,以及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等国际交流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