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的秋月梨种植园内,硕果压枝,香气四溢,绿盈盈的梨树枝上缀满一个个金灿灿的“灯笼”。轻轻剥开它的“外衣”,圆滚滚的秋月梨便露出了“笑脸”。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摘、搬运、装车,乱中有序,忙碌中充满欢声笑语,一颗颗饱满的秋月梨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秋月梨种植园内,梨树枝上缀满金灿灿的“灯笼”(濮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秋月梨种植园内,看着丰收的秋月梨,村民露出喜悦的笑容(濮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村民王文良今年56岁,是首批种植秋月梨的带头人之一。今年,他种植的15亩秋月梨长势喜人。“今年的秋月梨产量预计能够达到一万多斤,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全部实现丰产,那销售额还能再翻一番哩!”王文良笑着说道。
采摘、分拣、装筐、封箱……在清水河乡多个秋月梨采摘现场,当地不少村民“客串”季节性采摘工人,开始忙碌起来。清水河乡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万云介绍,周边村民农闲之余过来帮忙管理、采摘,也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来种植园做工一个多星期了,将梨分拣、装筐、封箱,活不算累,一天有一二百元收入。”清水河乡清东村的村民王春英一边分拣秋月梨,一边笑着说。
为保障秋月梨的品质,台前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一线问诊”,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与农技指导,持续提升种植标准。通过精准控产,亩产稳定在9000斤左右,实现了提质增效。
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秋月梨种植园内,打包装箱的秋月梨排列整齐,准备发售(濮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台前县清水河乡坚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盯特色产业发展。台前县清水河乡党委书记马兆军说:“我们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水果,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形成一产带多户、共同致富的产业格局。”
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秋月梨种植园内,村民们把采摘的秋月梨打包装箱(濮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王庄村的秋月梨种植产业已带动300余户群众参与,其中贫困户121户,亩均年增收6000余元。同时,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170余个,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下一步,台前县清水河乡将依托秋月梨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果品分拣包装中心,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本土品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
近年来,台前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将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扶持培育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农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发展大蒜、西瓜、林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打造“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泰丰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硕果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如今全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包括0.55万亩林果产业;1.1万亩大蒜种植产业;1万亩瓜类种植产业。形成了“田庄樱桃”“晚秋黄梨”“吴坝大蒜”等一系列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台前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程迎宾表示:“发展特色种植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优势。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与趋势,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种,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价值。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要推动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特色种植与旅游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来源:濮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