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战略为引领,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通过将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化优势、智能农机的精准化效能与智慧农业的数字化管理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转型,勾勒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平田整地、农田林网建设、灌排体系整治与质量提升等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36.0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12.22万亩,高效节水覆盖率34%。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近两年铺设管道砌护282.2公里,增施有机肥1.85万亩,清淤农沟45.64公里,农田质量显著提升。以1.28万亩增发国债项目为例,滴灌水利用系数达0.9,节水30%;渠道灌溉系数0.69,节水20%。同时,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个百分点,粮食年产量从809万公斤增至975万公斤,年产值增加404万元。
依托良田基础,我市深入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融合,着力打造“市管乡、乡管村、村聚散”三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实现农机监管、作物监控、线上租赁等功能一体化,推动跨区域调配,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近两年,申请受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671.21万元,补贴机具1880台,受益农户1698户。目前,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34.5万千瓦,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8.37%。
在良田与农机支撑下,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各环节。无人农场实现耕种管收自动化,作业重叠率≤3%,播种均匀度较人工提高20%;田间监控系统监测率和准确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实现“病虫草害防治+精准施肥”一体化作业,作业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5%。数字牧业同步推进,63家规模牧场通过运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养殖数据监测、分析、决策。“牧场信息化管理”技术使牧场全混合日粮(TMR)投喂精准率达99%,饲料浪费减少15%;牧场发情监测系统使奶牛发情检出率达95%,较人工观察提升30%;生鲜乳监控系统使监督覆盖率达100%。
记 者:马 瑞
本期编辑:李文鹏
责任编辑:卜 雨
审 核:王 雨
签 审:陈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