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中国河南郑州市举办。来自中国、东盟各国共计380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刘宁、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副国务秘书洪纳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宁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东盟已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今年上半年,河南与东盟贸易额达552.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9.9%,其中河南向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超50亿元人民币。河南与东盟将持续深化合作,围绕粮食安全共建合作体系,加强教育、文化方面交流,促进互利共赢。
麦尔丹·木盖提表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依、心手相连,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全面战略伙伴。在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引领和各方努力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稳固,科技合作更加深入,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农业经贸更加繁荣。中方愿与东盟国家一道,继续深化合作,加强规划对接,密切经贸交流,为本地区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史忠俊表示,农业关乎国家稳定与人民福祉,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动荡与不确定性,中国与东盟必须加强农业合作,以应对贸易波动、气候变化、劳动力外流以及消费模式转变的挑战。通过此次大会,期待取得以下成果:一是,发出团结信号,展现政企加强合作、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共同承诺。二是,打造一个高端对话平台,让政企机构和智库能够交流经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三是,通过整合科技、投资、贸易和增值加工等方面的优势,落实互利共赢的项目,将合作意愿转化为具体成果。
洪纳里表示,农业是柬埔寨发展的关键产业,柬埔寨的农业生产目前面临气候变化与供应链挑战。柬埔寨随时准备与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携手合作,试点新倡议,推广最佳实践,并加强农业食品贸易。面对东盟与中国应深化数字化农业合作,共同构建智慧农业体系。柬埔寨愿在"钻石六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欢迎河南投资者参与农业科技、数字基建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转型。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围绕“粮·融·智”三个维度展开。博览会设置九大展区,其中国际板块有“一带一路”东盟国家主题展区、全球农产品贸易展区、国际合作示范展区;国内板块有乡村振兴成果展区、“豫农优品天下行”展区、智慧农业与装备展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展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国内外名特优农产品品鉴体验区。
近年来,河南省与东盟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河南省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额为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30%。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分别位居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二、第三、第六和第九位。主要出口农产品有食用菌、大蒜、禽肉、辣椒等。
(编辑 胡瑞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