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九寨沟县双河镇草坪村凤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番茄种植大棚。黄姝妍摄(中经视觉)
近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双河镇首批青脆李成熟了。罗依山片区的千亩李园里,采摘、分拣、装箱……果农们干劲十足。去年,李园实现销售额800余万元,今年李子的产量还能提高10%,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山坳间充满丰收的喜悦。
九寨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岷山南段交会处,平均海拔2500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县里常年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基础。如今,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成为当地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新路径。就近务工让农户享受到既增收又顾家的便利,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链条不断延展,奏响了“兴业、富民、村美、人和”特色农业协奏曲。
2023年初,在浙江台州种植水果多年的叶永君抓住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机遇来到了阿坝州。“阿坝州盛产水果,但因海拔较高、运输难,缺乏适宜种植的水蜜桃品种。我跑遍12个县,找专家、下田地、做试验,最终选定九寨沟县南坪镇白河乡芝麻塘村种植白凤和湖景两个品种的水蜜桃。”九寨沟县永君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叶永君告诉记者,他当年投资120万元在海拔约2600米的高山上建成了桃花水岸产业园,这个海拔高度刚好避开种植霜冻期,适宜的阳光和温差提升了桃子的甜度。今年,基地85亩水蜜桃成熟了,3万多斤桃子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50多万元。
通过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务工,两年多来,九寨沟县永君农民合作社累计带动就业1300余人次。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就业的案例在九寨沟县还有很多。“我今年67岁,在家附近的九寨沟县葡萄现代农业园打工9年了,每月工资4000多元。”九寨沟县双河镇大寨村村民王成岗说,九寨沟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建成前,乡亲们大多靠种地、养牛为生,每逢收获季节,只能靠老牛拉板车将粮食从地里运出,再用农用三轮车拉到镇上售卖,收入较少。现在,许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园区,每年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就近务工,日子越过越好。
除了务工,王成岗还将家里13亩土地流转给了园区,每年固定收租金6000多元。园区内,近一半务工人员和王成岗一样实现了就近务工并流转土地。园区运营方四川川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映霞告诉记者,依托葡萄产业和罗依山千户藏寨的绝美风光,园区还成功创建了集现代农业、酒店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常年提供固定岗位80个,近几年吸纳临时务工约1.2万人次。阿坝州最大的葡萄酒酿酒厂也在这座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中,园区酿造的红酒可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通过对生产、加工、检测等‘硬设施’进行升级,并不断引入高校院所,强化品牌发展等‘软实力’,园区将加快争创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李映霞说。
据介绍,园区辐射的大寨村、顺河村,分别以村集体名义投入200余万元股金。园区未盈利时,每年按照银行存款利率为两个村保底分红。盈利后,则会提高分红比例。近两年,两个村集体每年分红约12万元。
从九寨沟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出发,沿着白水江畔风景秀丽的童话公路前行,30多分钟便能抵达双河镇草坪村。凤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草坪基地里,沙瓤多汁的“老王家老味道番茄”挂满藤蔓。大棚内,采摘番茄的农户们忙得不可开交。大棚外的公路上,等待拉货的车辆排起长队。
交通梗阻曾让当地不少农产品陷入“种得出、卖不好”的困境。如今,通村公路像毛细血管,早已延伸到产业园区、村寨农家,运输快递的货车可以直接开进种植基地。据了解,双河镇为了发展番茄种植,分别为草坪、下甘座、罗依三大种植基地配建了通村产业路。连接成都平原和大九寨景区的九绵高速公路即将迎来全线通车,这条高速公路不仅将缩短成都至景区的车程,更将成为九寨沟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又一条致富路。
山水间,果香四溢;美景里,飘荡着致富欢歌。今年上半年,九寨沟县实现农业产值5881.62万元,增长4.4%,特色农业已成为拉动县域农业产值增长的核心动力。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九寨沟县正加快走上一条高海拔地区农特产品“小而精”的发展之路。(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