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遭遇多轮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为“三秋”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确保秋粮减损降耗、颗粒归仓,本报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社会服务部组织相关专家,积极制定一系列技术指导措施,以供农民朋友、农业合作社和相关农业企业参考。
在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和山西省园艺产业中心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分别对多地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进行调研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阳高县、应县、忻府区、小店区、太谷区、祁县、榆次区等地均出现设施内水位升高积水情况,露地蔬菜田也有大面积积水。针对持续阴雨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提出如下生产管理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实施。
一、露地蔬菜管理
(一)排水防涝
及时清理、疏通菜地周边排水沟渠,保障排水通畅,防止蔬菜因长时间浸泡,导致根系缺氧,发生沤根现象。天气转晴后,土壤稍干可浅锄(深度3~5厘米),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恢复根系活力。
(二)植株管理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减少高湿环境下病菌滋生和病害传播。连续阴雨天气蔬菜吸肥能力降低,为避免出现植株的脱肥情况,建议积水排出后,少量追施氨基酸、腐植酸或甲壳素等,生根促根。同时辅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追肥,保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尽快恢复生长。
(三)及时采收
对发生涝害的菜田,要在雨后尽早尽快采收,避免堆积霉变腐烂,沥干表面水分后及时上市销售,减少损失。
(四)病害防治
阴雨低温高湿环境易诱发各类病害,尤其转晴后病害更易暴发。应在雨后及时喷施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氢氧化铜、春雷霉素等广谱性杀菌剂,预防软腐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等病害发生。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设施蔬菜管理
(一)设施巡检维修
对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全面检修,重点检查棚架结构是否牢固、有无变形或松动,温室土后墙有无雨水渗漏;及时修复破损棚膜,用旧薄膜遮挡土后墙,防止雨水渗入造成坍塌。同时确保设施周边排水沟渠畅通,避免雨水倒灌,保障内部环境稳定。
(二)环境调控
温度管理。连阴雨天气常伴随降温,应注意温度变化。如遇强烈降温,可加盖保温被提升棚温,或利用电暖风机、热风炉等设备辅助增温,确保温度符合蔬菜生长适期需求。
光照管理。利用阴雨间歇及时清洁棚膜表面,提高透光率。遇持续光照不足时,应实施人工补光,根据蔬菜种类和生育期需求,每日补光4~8小时,保障正常光合作用。若久阴乍晴,阳光强烈,设施内气温回升迅速,应及时覆盖遮阳网或半覆保温被,避免发生根系活力不足而地上部叶片蒸腾量过大造成萎蔫。
通风降湿。在降雨间歇或天气转晴时及时通风,开启通风口和棚门排出湿气,将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每次通风以2~4小时为宜,能有效抑制灰霉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
(三)植株管理
整枝疏果。待天气稳定后,及时进行整枝、打杈与疏果,清除过多枝叶、病果和畸形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集中养分供应,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叶面追肥。连阴雨天气蔬菜根系养分吸收能力下降,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等方式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病虫害防控。在病虫害发生时,优先选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如需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荐采用烟剂、粉尘剂等剂型,避免增加棚内湿度。
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