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科技赋能 让黔南农业有“智”更有“质”——访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宋会礼

   日期:2025-10-14 14:30:57     来源:黔南热线    浏览:0    评论:0    

在黔南的青山绿水间,科技之光点亮农业发展新路径:茶叶、粮油作物、畜牧水产、蔬果、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优势种质资源在“种子之家”入库贮藏,守护着农业“芯片”;高产栽培技术和种源“卡脖子”难题持续突破,蔬菜“四新”技术研究不断推进,农户的丰收喜悦从田间漫到心间;“科技+企业+产业”的合作模式,助力开发贵州酱香红茶、毛尖茶香鸭等爆品,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科技之翼,已向黔南农业全链条延伸,助力黔南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摆茶基地

作为黔南农业发展的核心智库,黔南州农科院肩负着科学研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重任,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科技创新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一个个致富增收的“金点子”。近日,记者围绕黔南农业“智变”背后的创新密码,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宋会礼。

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盘江粮油科研基地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黔南当前和未来“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州农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立足黔南山地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州“六大”特色产业,组建产业导向型创新团队,推进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破解制约特色产业高效发展难题;持续依托“五大”科研基地,推进试验示范、良种筛选和“四新”技术研究,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建设一批地方县市示范基地,通过“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模式,加快高效生产模式推广,助推地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服务模式,构建“问题收集-处置解决-效果反馈”的闭环式科技服务机制,开展“科技助农乡村行”“科技特派员”等助农行动,组织多领域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企业,解决群众实际生产难题,通过院企合作与联合攻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人员在观察水稻田间表现

稻鱼养殖,让”一亩田“产出”两份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并提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等具体举措。”宋会礼说,州农科院紧紧围绕州委“316”总体部署和县域经济“4233”发展格局,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紧扣“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大抓农业”核心要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地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招才引智”是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州农科院制定《人才招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茶叶、粮油、畜牧水产、蔬果、中药材等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14名,开展“育苗墩苗”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科技大比武”干部技能比拼活动、“干部上讲台”干部能力提升活动,鼓励人才挑大梁、创业绩,实现人才存量、质量双“量”提升,技术服务六大特色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重组产业导向型创新团队,建立课题清单与考核督办刚性挂钩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履职问责管理,推动全院从“夯实基础”向“提升质效”转型。

杜鹃兰人工授粉

科技成果转化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州农科院聚焦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技术主攻路线,聚焦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成果转化为纽带、产业服务为抓手,全力开展科研攻关,推动黔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州农科院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成功获批上级科研项目11个,到位资金270万元;开展课题攻关20项,发表论文9篇,获受理发明专利3个;在都匀毛尖品种选育、粮油作物制种、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中药材种苗繁育等领域取得7项阶段性成果,为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州农科院以州农创公司为依托,深化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整合广黔两地科技资源,共建科研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区,进一步畅通需求对接渠道,打通科研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马铃薯脱毒苗

“下一步,专家团队将持续攻克卡住黔南农业产业‘脖子’难题,不折不扣地把科技攻关重点课题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宋会礼说。州农科院以“四新”技术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链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开辟新路径,做到有育种、有基地、有标准、有企业、有专家、有品牌。

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展陈馆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在现有收集的10000余份种质资源中,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要求,挖掘具有鲜明区域特点、资源特色、乡土特征及产业链条延伸的种质资源,进行选育开发利用;依托坝固、盘江、摆茶等科研基地,建成具有开展粮油作物、毛尖茶、道地中药材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集成功能的试验示范基地;分类建立完善都匀毛尖茶、黔南毛辣果等特色产业功能功效、气味口感、外观形状等标准体系;依托托管企业,充分发挥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持续将企业打造成为科研产品的“链主”企业,积极推广市场购销、平台服务、要素赋能、就业提能、主体联合等多种带农模式;将粮油、茶叶、辣椒等更多特色品种纳入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强化技术专家的互通交流,构建“企业出题、专家答卷、市场阅卷”的产创联合体;以科研开发为基础,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培育计划,建立科普示范园、展示专区和直播基地,联合龙头企业发展直销配送、众筹认购、体验营销等服务,为黔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