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新疆温宿县水稻陆续成熟,进入集中收割季。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农户与企业紧密协作,一幅“粮满仓、农增收”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进托乎拉乡稻园村,连片稻田泛着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稻浪中,割台精准切断稻秆,脱粒、清选、装车一气呵成,不一会儿,金灿灿的稻谷便装满运输车。“我们家13亩水稻今天开镰,一亩产量能有730公斤左右,每公斤卖2.7元,收入很可观。”种植户玉尔买提江・阿木提笑着说。
稻田不远处,新疆喀尔苏米业公司的收购点一派繁忙。农户将刚收割的新稻直接运到这里,现场完成过磅、验质、结算,实现“收割即销售”。作为当地大米全产业链核心企业,该公司不仅提前完成3座标准化粮库,总库容6000吨的清仓消毒,10月初已开仓收粮,还在全县设多个田间收购点,收购价较市场零售价每公斤高出0.2元至0.3元,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托乎拉乡是温宿富硒大米核心产区,稻田依托天山雪水灌溉、富硒土壤滋养,再加上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早已成为市场 “香饽饽”。近年来,喀尔苏米业探索推行 “企业+基地 + 农户”产业化模式,流转土地3000余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实现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让富硒水稻成为村民增收的 “黄金产业”。
作为新疆重要水稻产区,温宿县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首位,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新稻11号、新稻36号、新粳9号、越光等优质品种、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全力打造“富硒、绿色、有机”的温宿大米品牌。如今,“温宿大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
“粮食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础。”温宿县托乎拉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业师努尔加玛丽・哈力克介绍,当地依托优质农业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构建水稻全流程机械化作业体系,种植管理、收割等环节机械化覆盖率达98%,“今年托乎拉乡水稻亩产达730公斤,较去年每亩增产1公斤,再创新高。”
为确保水稻颗粒归仓,温宿县农业部门提前组织多支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收割时机、农机维护、稻谷储存等环节。“10月10日起,托乎拉3万余亩水稻全面进入收割季,我们统筹调度大型联合收割机55台、拖拉机等配套农机具1300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推进作业,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管。”努尔加玛丽・哈力克说,目前该乡已完成总收割量的5%,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秋收。
据悉,温宿县水稻预计于11月上旬全部收割完毕。(赵新昌 李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