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平顶山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以其在标准化领域的卓越实践与丰硕成果,奏响以“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铿锵乐章。标准,作为创新与秩序的结晶,已深深融入高新区发展的基因血脉,正以其独特力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标准筑基: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走进区内企业的生产车间,一幅“绿色印染”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依托《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我们的产品以每米溢价2.3元的优势,稳稳占据高端市场。”企业负责人连建平信心满满。
这组数据背后,是一场技术革命:通过精确控制超临界CO₂流体的温度与压力,染料渗透深度较传统工艺提升40%,色牢度达到国际欧标标准。更令人振奋的是,检测环节由12道精简至5道,次品率从3.2%降至0.5%。
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让传统印染厂里庞大的水处理池成为历史,更蹚出了一条环保与效益双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水染色技术既破解了纺织行业高耗水、高污染的世纪难题,又催生出“质量跃升、效益倍增”的产业新生态。
标准引领: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平顶山高新区将质量强区视为区域发展的“智慧大脑”,标准化工作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在这里,“高新标准”正向“行业准绳”跃升。
高新区以全市首家营商环境监测站为支点,主起草《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通用评价指南》《政务诚信评价通用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参与编制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2项国家标准,获准参与物流产业国家标准研制。同时,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确定为2024年营商环境促进标准化试点单位,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确定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在尼龙新材料、高压电气装备等主导产业领域,积极参与、主导各类标准制修订37项。更值得一提的是,平高集团参与“直流转换开关”等IEC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实现该市参与制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的标准从这里走向全国,不仅规范了行业发展,更引领了技术迭代,让“高新区智造”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标准赋能:从“产品”到“品牌”的蝶变
“谁制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这句在平顶山高新区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神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就是最好例证。企业主导制定的《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国家标准,为行业提供统一安全技术要求。通过标准化建设,企业自主研发的“二(三氯甲基)碳酸酯连续化生产技术”获国际领先认定,先后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资质。
标准化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催生了品牌价值。在平顶山高新区,标准化工作如催化剂般,推动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显著提升了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标准聚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将平顶山高新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支点,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一流的创新生态。标准化在其中构筑了不可或缺的“硬支撑”。
一方面,高新区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园区管理等关键领域的先进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创新主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在更广阔平台发出“高新声音”。
截至目前,已培育出24家主任质量奖企业、4家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企业更凭借优质管理实践荣获国家及省级质量管理优良案例,实现产品品质与管理效能的双重突破。通过发挥“质量奖”获奖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高新区形成了“优势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的质量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在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能级和地位。(来源:平顶山高新区管委会 作者:石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