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河南淅川:一家三代的绿色梦

   日期:2025-10-14 17:30:49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0    评论:0    

10月12日,碧波万顷的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渠首民兵连的陈博韬熟练地操控着一架无人机巡飞,摄像头可识别漂浮物和排污口,效率提高10倍。陈博韬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守山护水的先辈,一家三代人68年接力坚守,将青春和情怀融入北送的一泓清水。

“让京津及沿线人民吃上放心水,是我们渠首群众的责任。”陈博韬一家三代接力护水,正是该市践行“两山”理念,从守护生命线的高度,精心呵护水源区、建设生态涵养带的生动注脚。

爷爷陈同龄,是1958年投身丹江口大坝建设的10万民工中的一员。满怀“向北方供水”的美好憧憬,他们靠着肩扛手推,在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导流渠,为大坝夯下了最坚实的第一方基石。其间,他推坏了17辆独轮车,磨穿了20多双草鞋。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第一个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父亲陈人范,1984年扛着爷爷留下的铁镐,走进了一片荒芜的太子山林场。山有多绿,水就有多清,太子山林场是丹江水流入主干渠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才来护林队时,大家住的是草棚,山上水、电、路都没有,吃饭靠开荒。今年61岁的陈人范说,以前石漠化严重,满山都是石头,只能靠双手将水和土一点点拉上山。大家从石头缝里凿出一片新天地,累计造林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

“老辈人靠脚步丈量山林,我们用科技守护青山绿水。”2024年,陈博韬继承了先辈的事业,他和战友们引进了智能监测系统,构建起“天上无人机、水面巡逻船、水下机器人、岸上有监控”的立体巡护体系。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对506平方公里水源区、1050公里库岸线的有效监控,水质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

在渠首守护清水的不仅有陈博韬这样的民兵,还有“渠首银发志愿服务队”的退休老干部、“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的团员和少先队员,大家联合护水,带动库区群众积极参与。如今,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部分区域达到Ⅰ类,1亿多人民持续喝上纯净甘甜的放心水。(来源:淅川县委宣传部 作者:徐聪 陈琰炜)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