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今年首批,抵达河南!

   日期:2025-10-16 15:30:28     来源:大象新闻    浏览:0    评论:0    

寒露已过,霜降将至。当树叶变得金黄,候鸟们越山川、跨河流,踏上南迁的征程。在三门峡,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是越冬白天鹅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这里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部分,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安全的环境、充足的食物,这几年,三门峡黄河湿地还记录到300多种鸟类越冬或繁衍栖息。

在黄河生态廊道三门峡段,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向前,仅一坝之隔的苍龙湖湿地则是一片静谧。

每到秋冬,静谧的湿地会逐渐热闹起来。随着天气变冷,这两天,迁徙而来的候鸟陆续抵达,绿头鸭、罗纹鸭、鸳鸯、鸬鹚、大天鹅等“如约而至”。鸟类爱好者这两天接连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说明这个迁徙季首批前来越冬的大天鹅已经抵达湿地。

充足食源+科技助力

更好保障候鸟越冬

为了迎接这些候鸟,湿地早早做了准备,湖中摇曳的芦苇、蒲草和荷叶,不只是装点风景的绿植,更是在春夏时节就特地为候鸟种下的食物,这些食物有1500多亩,这样就能保证候鸟一到这里,就能享用充足的“自助餐”。

在远处的树丛里,今年还新布设了声纹传感器,通过对采集的鸟叫声进行智能分析和识别,可以帮助统计候鸟的种群数量、生活规律等,给这些“远方来客”提供更科学的保护。

天鹅观赏季即将开启

催生“白天鹅经济”

细致呵护让这片黄河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乐园”,目前这里已记录到315种鸟类,这五年里,越冬的大天鹅数量最多时达到了16000多只。

它们的栖息地从原来的4处增加到10处,形成了黄河湿地沿线100多公里的大天鹅观赏带。生态红利催生出独特的“白天鹅经济”,每年有超过一千万游客慕名而来,赏天鹅、游湿地,实现年旅游收入超过百亿元。

虢国玉鹅:见证“三千年之约”

湿地里的天鹅看不够,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去赏玉天鹅。在附近的虢国博物馆里展出着一件玉天鹅,别看体格不大,但细节满满,直观印证了三千年前的三门峡就已经有天鹅栖息了。

与这只玉天鹅一同出土的,还有玉猫头鹰、玉蜘蛛、玉鼠等30多种、300多件仿动物玉器,妥妥的是一个藏在博物馆里的“动物园”。

从“天鹅之约”到“文明之约”

三千年的“天鹅之约”,见证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条文化走廊也在这里建立起来。目前,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正在推进,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断完善,正在用多元形式激活文化遗产;中流砥柱博物馆新建落成,成为解读黄河精神的新地标。生态走廊和文化走廊交织下,一个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复合型空间”正在形成,来这里赴一场“天鹅之约”的同时,也在赴一场“文明之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