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清晨,平顶山市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薄雾尚未散尽,河南神马龙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已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全自动生产线如银色巨龙般高速运转,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头戴安全帽,手持平板电脑穿梭于设备之间,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实时记录着每一组运行数据,隔壁的控制室内,数十块电子屏上跳动的参数如同企业蓬勃的脉搏,映照着产能爬坡的强劲势头。
“你看这份检测报告,我们的LNG纯度达到99.99%,液氨纯度超过99.8%,每一项指标都优于行业标准!”神马龙安化工总经理南北红手持报告,眼角眉梢满是自豪。自今年初投产后,这家企业的产能每月都实现新突破,如今产品订单已排至年底。鲜为人知的是,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藏着一个“点石成金”的秘密——总投资约10亿元的焦炉气综合利用项目。
“以前焦炉气就是污染环境的‘废气’,现在通过12道核心工序,能变成高附加值的宝贝!”南北红指着生产流程图介绍,项目以邻近东鑫焦化副产的焦炉气为原料,经过压缩净化、变换脱碳等工艺,转化为LNG、液氨等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被回收制成液体二氧化碳,供给食品、化工等行业。“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创造了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神马龙安化工的“逆袭”,正是石龙区煤焦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作为一座依托煤炭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区,石龙区曾长期深陷“一煤独大”的困境,乌黑的煤尘、刺鼻的废气一度成为城市的“标签”,资源依赖带来的发展瓶颈日益凸显。“必须打破路径依赖,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产业转型!”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保民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石龙区立足矿产资源优势,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掀起了一场煤焦产业的“绿色革命”。走进东鑫焦化的智能车间,往日“黑、脏、累”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智能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即报警;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优化配煤比例,不仅让焦炭产量提升8%,还降低了15%的能耗;厂区内建成的封闭式储煤棚宛如巨大的蓝色帐篷,配备的雾炮降尘、雨水回收系统,实现了“煤不落地、尘不飞扬”。
如今的石龙区,煤焦产业正加速向循环经济迈进。以中鸿煤化、东鑫焦化为核心的百亿级煤焦化工产业集群已初显规模,全区焦炭年产能突破200万吨,洗精煤年产能超9.6万吨,一条“煤—洗—焦—化—电—气—煤焦尼龙新材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然成型。
“我们正重点打造两条核心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李保民介绍,一条是“煤炭—焦化—煤气综合利用—精细化工”产业链,涵盖焦油、粗苯、合成氨等精深加工,以及制氢、氢能利用、尼龙制品上游原料生产;另一条是“焦油—沥青精制—石墨炭材料—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
展望未来,发展的蓝图正在加速变为实景。李保民介绍,目前,年产3000吨工业尿素乐慧鑫高效脱硝制剂项目、年产3万吨高端特种石墨的东方碳素项目、年产两万吨高质量煅后沥青焦的和兴盛项目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助力我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的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石龙区煤焦产业向着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稳步迈进。”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从“污染大户”到“绿色标杆”,石龙区用实践书写着煤焦产业的蝶变故事。如今,这座工业城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来源:平顶山石龙区委宣传部 作者:闫增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