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挑战。雨歇间隙,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联动,组织种植户抢晴战雨,多措并举确保秋粮收获到手。
今年,南阳秋作物播种面积1565万亩,其中秋粮870万亩,而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705万亩。在卧龙区潦河镇大陈营村的一处玉米地里,种植户蔡全来正驾驶履带式收割机穿梭作业。他今年种了1200多亩玉米,受近段阴雨天气影响,收割比往年推迟约半个月。
【卧龙区潦河镇大陈营村种植户 蔡全来:我们现在就抓阴雨天的间歇,有一天好天就赶紧收割,收完当天就烘干入库,尽全力减少损失。】
种植户忙着抢收,收购商同步发力。在潦河镇一家粮食购销商行的烘干塔出料口,干燥玉米粒倾泻而下,工作人员加紧平整归仓。据了解,该粮食购销商行的一个烘干塔24小时连轴运转,日处理湿粮约100多吨。
【卧龙区潦河镇鸿盛粮食购销商行负责人 陈金来:收老百姓的玉米水分在四十左右,我们加工到十五六的水分,再联系厂家收购。】
玉米经烘干达标后,随即对接厂家运走,既破解农户烘干难题,又为粮食打通销路。
【卧龙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阚清涛:过两天预报还有降雨,这两天薅花生可以把花生果朝上直立摆放。这样一是加速晾晒、水分流失快,二是遇雨不易存水,能减少出芽风险。】
在卧龙区陆营镇马营村的花生田里,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阚清涛正蹲在花生田里,手持带泥花生果现场为大家示范摆放技巧,农户们围拢四周,认真学习。
【卧龙区陆营镇马营村种植户 马文科:这两天薅花生就怕下雨,预报未来两天有雨,今天乡农办来指导,心里踏实多了。】
【卧龙区陆营镇宣传委员 袁春建:政府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田间指导,同时协调收割机抢收玉米、联系花生脱果机作业,确保颗粒归仓,把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卧龙区秋收已接近尾声,全区玉米、花生等秋粮收割基本完成,烘干、脱果、归仓等后续工作有序收尾。
这几天在新野县,万亩机收芝麻进入收获期,位于沙堰镇赵湖村的芝麻种植基地里,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穿梭在芝麻田间,前端割台精准切断秸秆,经过脱粒、清选等工序,饱满的芝麻粒直接落入粮仓,秸秆则被粉碎还田,全程不到10分钟,一亩地的芝麻便完成收割。
【新野县沙堰镇赵湖村种植户 赵英中:我今年种了二十亩机收芝麻。这个机收芝麻的好处是投(入)人工少,苗期也不用人工剔苗,后期也不用人工割,全部都是机收的。】
【农机手 王国彬:这个收割机是机收芝麻的专用割台,每天能收割五六十亩,每亩地节约人工成本三四百元。】
在新野县新甸铺镇韩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宋汉增正忙着统筹调度收割机,确保农户的芝麻“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新野县新甸铺镇韩营村党支部书记 宋汉增:这个机收芝麻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农户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面对近期连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把“三秋”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三秋”生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气象预警、田间抢收、秋粮晾晒收储等诸多环节,全力组织人工和机械开展抢收作业,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应收快收、颗粒归仓。
截至10月15号19点,全市秋作物已收获1525.83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7.49%。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玉米收割机7682台,引进外地收割机1909台;可用花生收割机12032台,可用水稻收割机1019台;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增加至824台套,日烘干能力8万吨。
全力抢收秋粮的同时,各地积极开展田间排水散墒工作,对田间地头、干支渠系进行全面排查和清淤疏浚;对积水严重地块,集中力量开展强排作业,确保秋收过后不误秋播农时。
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王雅博 何昱龙 程超 鲁宁 周英峰 郭睿 卧龙记者站 新野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