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蕊)昨天,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建校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介绍,中国农大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30余万名人才。目前,该校的农业科学学科发展水平稳居全球大学第一。
中国农大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95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建校120年来,中国农大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全国29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9800多名老师、19300多名研究生奋战在5000多个科技小院里,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磅礴力量。”中国农大教授张福锁说,16年前,他和团队在河北曲周首创科技小院模式;16年后,科技小院已从曲周走向全国,覆盖绝大多数农业产业。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大育人成果的缩影。为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三农”事业,中国农大布局建设了以“三院两站一体系”为抓手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累计建设了6个地方产业研究院、7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220个科技小院、302个教授工作站、23个校外实验站,拥有96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9月底,该校在全国率先聘任了首批38名小精尖领域首席专家。
目前,中国农大正在平谷区建设“未来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以科教产融合的方式解决未来农业的问题。国农港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重点建设生命科技与营养健康、智能科技与智慧农业、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国际农业与全球发展4大科技创新基地。建成后,国农港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水平最高的农业科技重大基础设施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