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宏伟乐章中,金融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区域发展的千钧重担。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首次提出,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再次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我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清晰航标。扎根于河南这片底蕴深厚、活力迸发的热土,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工行河南省分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国之大者”为念,以“省之要者”为行,持续优化金融供给体系,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精准服务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行安阳分行员工走进农业园区提供“大棚贷”普惠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激活创新引擎,赋能产业升级“加速跑”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行河南省分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头号工程”,全力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958.4亿元,较年初净增302.7亿元,大幅增长46.2%,以金融活水润泽创新沃土,为中原大地注入澎湃科技动能。
精准滴灌,破解“成长的烦恼”。对于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工行河南省分行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服务力。郑州某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和客户付款周期延长,研发投入却不能停,资金压力很大。”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忆道。工行郑州分行负责人带队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了2年期、3000万元的授信方案,有效缓解了融资压力。同样,郑州某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焊接自动化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在研发关键阶段获得工行4000万元授信支持。企业负责人深情感慨:“工行的支持,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给了我们深耕技术的信心!”
服务龙头,夯实产业基石。工行河南省分行不仅“投早投小”,更致力于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我省一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钌靶材领域的头部供应商,手握上百项专利,并在京沪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属于国家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致力于解决半导体“卡脖子”难题。工行郑州分行不仅提供2亿元授信支持其爬坡过坎,更联动工银子公司发挥集团合力,撬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提供股权融资,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大行担当。
据了解,工行河南省分行着力构建集中化科技金融管理机制,成立由省行行长任组长的“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设立科技金融委员会,组建科技金融中心,并优化全省科技特色支行布局,实施“专营机构、专业队伍、专属产品、专职审批、专项风控”五专模式,提升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力。未来,将深入实施“工银科创伙伴行”计划,更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绿色金融:绘就生态画卷,奏响大河安澜“协奏曲”
黄河落天走东海,绿色金融润中原。工行河南省分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让金融活水与绿色动能相得益彰。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规模1858亿元,较年初新增383亿元,总量与增量持续领跑中原市场。更为亮眼的是,新增贷款中绿色贷款占比近五成。这份成绩单,也成为该行服务河南绿色低碳转型最生动有力的注脚。
支持重大项目,守护绿水青山。黄河故道一期水生态治理工程是调节商丘、民权供水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恢复区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工行河南省分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为该项目提供了5.6亿元绿色贷款支持。与此同时,信阳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技术领先,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工行河南省分行快速完成审批并投放贷款8600万元,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工行河南省分行融资支持的信阳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施工现场。)
创新服务模式,点亮绿色经济。工行河南省分行积极探索“金融+园区+产业”的融合路径,结合区域再生金属资源,创新推出“再生资源贷”,目前已为38家小微客户提供绿色融资1亿元。此外,大力支持某国内服务器行业龙头企业,提供31亿元绿色融资,助力打造绿色数据中心,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绿色化转型,也为河南打造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支点,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技术创新双向赋能提供了有效支持。
普惠金融:润泽千企万户,深耕乡村振兴“希望田”
普惠金融是金融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一笔一画做普惠,服务实体勇赶超,工行河南省分行以“赶超行动”为抓手,实现服务下沉,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千企万户。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1397.8亿元,较年初净增399.5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0.1%,增量市场领先。
产品持续创新,精准对接需求。从“万邦贷”到“水产贷”,从“专精特新贷”到“民族乐器贷”……该行按照“一行一策、一县一品”的思路,结合区域行业特点,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场景融资产品。在安阳内黄,作为工行“大棚贷”的受益者,华禾园的故事在当地农业圈里早已传为美谈,今年3月,工行内黄支行送来500万元“大棚贷”,这笔钱稳稳当当地用在了大棚维护、有机肥料采购上,让园区的数字化运营再上新台阶。这家2014年成立的农业科技企业,墙上挂满了荣誉:“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中国著名品牌”等,“华禾园”商标早已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品牌,它的成长轨迹,正是工行“大棚贷”赋能“三农”发展的生动实践。
推动普惠下沉,扩大业务覆盖。在明确发展路径与方法的基础上,该行积极推动普惠业务“下沉网点、下沉市场”。截至2025年9月末,全辖近680个网点已实现普惠金融业务落地、营销或发起业务全覆盖;同时,聚焦市区商圈、产业园区、县域特色产业等重点区域,加快“区域e贷”等产品创新和场景建设,共新增落地353个“区域e贷”场景,产品适配性和融资可得性明显增强。
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升级增效。作为农业大省的金融主力军,工行河南省分行出台高质量支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建立乡村振兴“1+6”服务架构,加大粮食领域信贷投入。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337亿元,较年初净增383.5亿元,增速达19.6%,并连续三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乡村振兴考核中获“优秀”等级。今年,进一步制定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及配套实施路径图,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富民、惠民、政务平台”重点方向,全力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工行河南2.0版本”。
养老金融:守护银发岁月,绘就幸福晚年“夕阳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工行河南省分行积极构建“三支柱”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护航“老有所养、老有所享”。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156万户,养老产业公司贷款余额达7058万元,以金融温度守护银发岁月。
贴心服务,保障晚年安心。工行河南省分行全面提升255家社保便民网点服务能力,建成137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适老服务遍及线上线下。不久前,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在熟人陪同下前往工行三门峡分行灵宝老城支行,要求向某供应链公司对公转账2万元,声称用于“高收益投资”,基层网点工作人员敏锐识别风险、耐心沟通劝阻,成功阻拦了该起电信诈骗,守护了老人的“钱袋子”,是该行深化适老化服务和反诈工作的生动缩影。
支持产业,助力银发经济。该行持续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力度,梳理客户及项目情况,积极对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累计向总行申报养老再贷款1200万元。同时,加快产品创新,相继推出“养老贷”“康养文旅贷”“养老产业贷”等特色融资产品,并免费推广“银发产业云系统”,助力养老机构实现信息化管理。兰考县某养老院在扩大规模时遇到资金难题,工行兰考支行积极行动,迅速投放“e企快贷”400万元,用于增设床位和购买设备,通过“银发产业云系统”协助养老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有效满足了社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数字金融:智领发展浪潮,赋能智慧生态“新纪元”
数字金融,赋能未来。工行河南省分行加快“数字工行”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50.4亿元、较年初净增55.6亿元,个人手机银行月均活跃客户数1073万户,以数字金融、智慧金融赋能美好生活。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该行创新研发立项项目100个,已投产64个。以工行开封分行“汴捷贷”项目为例,该项目运行半年,线上测额客户累计达8万户,线下授信额度突破230亿元,并成功推广至多地。普惠贷款小助手项目利用数据分析,为贷款的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累计助力发放普惠贷款110亿元。该行还积极推动AI应用,打造了DeepSeek财政智能助手、个贷知识助手等智能体,举办“领航AI+”创新竞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数据驱动,共建智慧生态。深化“数字金融伙伴”行动,坚持以数惠民、以数兴企、以数优政、以数助农、以数促教,打造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在民生领域,加大“教育云”“银发产业云”推广,服务校园食品安全、养老机构资金监管等场景。在税收领域,围绕“以数治税,惠企利民”开展有益探索,展现出数字金融服务民生的创新实践。
奋楫扬帆风正劲,金融报国启新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对标中原所需、金融所能、客户所盼、未来所向,工行河南省分行将“五篇大文章”融入血脉,在服务大局中勇担使命、出新出彩,一笔一画、一心一意服务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工行力量!
来源:工行河南省分行供稿
审核:王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