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新疆塔城地区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融合、农村改革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小麦丰收 (代姣美 摄)
经济指标节节攀升,农民腰包越来越鼓。2024年,全地区农牧总产值突破340亿元大关,达341.4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14元,较2020年的18290元增长39.4%,四年间近乎“每百元收入增近四十元”。2025年上半年,农业发展势头不减,农牧总产值46.68亿元,同比增加1.93亿元,增速4.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元,增速7.0%,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智能化播种玉米 (代姣美 摄)
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单产纪录频频刷新。地区坚持“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产能、增效益”,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443.29万亩、总产295.5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8.4%、22.9%。2025年粮食生产再谋新突破,预计面积460.98万亩、总产407.80万吨。更值得一提的是,塔城地区多次刷新全国、全区农业纪录:2023年塔城市10万亩连片玉米单产1117.4公斤,创全国大面积玉米单产新高;2025年200万亩玉米“吨粮田”单产1045公斤/亩,乌苏市冬小麦“百亩攻关田”单产790.02公斤/亩,一次次书写农业高产奇迹。
产业融合纵深推进,品牌实力持续增强。围绕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地区精心策划小麦、玉米、高标准农田等17条产业链,培育26家“链主”企业、42家骨干企业引领发展。2024年,入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36家,较2020年增长34.4%;“四级”龙头企业135家,较2020年增长8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9%。品牌建设成果丰硕,认证“品味新疆”好产品33款、绿色产品29个、有机品牌120个、地理标志5个,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2025年,沙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获1亿元中央奖补资金,实现地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裕民县也成功申报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科技改革双轮驱动,乡村活力全面激发。科技赋能方面,建立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7个科技示范基地,农机总动力达290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9.71%,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远低于国家标准;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6.61%、废旧地膜回收率86.8%,农业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塔城市、托里县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额敏县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改革方面,沙湾市试点“村地县管”机制,完成155.41万亩耕地摸排;依托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土地交易561宗,带动村集体增收1041.85万元;深化农村“三资”整治,801个村(组)实现规范化记账,566个村债务清零,改革红利不断惠及农民。
收割玉米 (代姣美 摄)
如今的塔城,田畴沃野丰收在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十四五”以来的农业巨变,不仅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代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