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戴上VR头显后瞬间“置身”农场,仅凭意念操控就能“采摘”千里之外的枝头鲜果……这一幕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而是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里的真实场景。走进该展区,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场景,而是一场由数据驱动、科技赋能的深刻变革。
“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为每一头猪定时定量投喂。”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饲喂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公司工作人员周光亮告诉记者,配备了该设备的现代化楼房猪场,饲养1000头母猪仅需3人,精准饲喂极大提升了饲料利用率,从根本上降低了养殖成本。
不远处,福建农林大学农林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展台人头攒动。原来是工作人员正在演示“隔空取物”:这一端,工作人员头戴脑电采集设备发出“信号”;另一端,千里之外果园里的采摘机械臂随即响应,实现了“意念操控”下的沉浸式采摘。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农林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柳诗涵告诉记者,该成果展示了一套基于脑电反馈与VR技术的农业人工智能系统。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采摘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实现虚拟果园场景的交互演示,更可对接实地果园中的采摘机器人,完成实时的远程水果采摘作业。
农业科技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深入到食物本身的创造。展区内,一片纹理逼真的3D打印五花肉尤为引人注目,它并非来自生猪,而是由细胞培养肉“演变”而来。
什么是细胞培养肉?“细胞培养肉是依据肉类在动物体内的生长规律,利用体外培养和生物制造方式培养动物细胞而生产的可食用肉类组织。简言之,是通过养细胞而不是养动物而获得肉类。”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丁世杰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届农交会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共有来自全国100余家单位参展,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创新成果。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张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