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指出,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要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收益。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公认粮食安全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据悉,“十四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的粮仓更充盈了,稳稳托起了十四亿人的餐桌。
国常会提出,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统筹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10月14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3/4,涉及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将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持续优化为农服务。
刘焕鑫表示,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指导相关企业根据农民售粮需求,合理布设库点,优化收购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合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精准落实调控措施,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他还提到,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各品种市场运行和价格变化等情况,适时发布粮食收购进度、价格等信息,便于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安排购销活动。严格粮食收购执法监管,从严惩治坑农害农行为,坚决维护农民利益。
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
时值秋收时节,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持续的连阴雨天气,令人揪心。
自9月中下旬以来,安徽全省连续阴雨天气;河南省出现了8次大范围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入秋以来,山东平均降水量也达到170.6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这让忙着秋收的农户心急如焚。
为保障秋粮收获,各地纷纷“与阴雨天气赛跑”,通过组建保秋收工作组、出台烘干优惠政策等,并号召各粮食收储部门、收购点敞开收购农户的湿粮,做到“应收尽收”。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14日,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分作物看,中稻近七成、玉米五成半、大豆近八成;分区域看,黄淮海六成半、东北近六成、西南近八成、长江中下游过五成、西北过六成。
国常会也提出,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就在此前,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南方+记者 赵晓娜 段江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