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命与声音的温暖重逢,近日在南阳医专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上演。88岁的杨老伯(化名)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今年5月接受气管切开术后虽度过危险,却失去了发声能力,面临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挑战。6月4日,家属带他转至南阳医专一附院寻求希望。
在许东风主任带领下,杨东明医师团队全面评估后,为存在气道问题、痰多、咳嗽无力及营养不足的杨老伯,协同赵建兰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量身定制了集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个性化方案。通过控制感染、精细化气道管理和呼吸康复训练,20天后杨老伯病情显著好转,顺利出院。
9月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时,医护团队引入了语音阀这一新技术。这个仅拇指大小的装置安装在气管套管处,通过巧妙的气流导向帮助发声。“吸气时阀门打开,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阀门关闭,气流经声带振动发声,”杨东明医师解释道。
在精心治疗下,沉默数月的杨老伯终于成功发出了声音。听到父亲熟悉而久违的嗓音,家属激动落泪,杨老伯自己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他已能主动与家人视频通话,并向医护人员真诚致谢,治疗配合度显著提高。“几个月了,又能听到父亲的声音,太感谢了!”女儿由衷的感慨,道出了家属的心声。
主管医师杨东明介绍,帮助杨老伯重获声音的正是语音阀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成功重建了他的发声功能,还同步改善了他的吞咽安全性,有效促进了气道分泌物(排痰)的清除,并提升了呼吸效率,从而全方位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杨医师指出,该技术适用于神志清楚、有沟通意愿、具备自主咳嗽能力且呼吸功能稳定的患者,并能帮助恢复嗅觉与味觉。“每位患者情况独特,需要个体化方案,”杨医师强调,“我们团队始终致力于探索新技术,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案例的成功,得益于医师团队丰富的气道处理经验与护理团队专业、细致的气道管理。作为南阳医专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在呼吸介入领域不断探索的成果之一,语音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科室在气道综合管理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让本地患者免于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本期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赵建兰
本期编辑:郑 娟
本期校对:严晓璐 魏元恒 王卫涛
本期审核:严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