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畅通毗邻地区公路网络,深化交通领域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实现道路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探索省际电子包车牌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优化省际铁路通道,有序推进跨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共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
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动淮河流域生态建设,协同防治大气污染,共同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共建省际能源通道,增强能源互济能力。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方面,共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完善协同招商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跨域流通赋能应用,加强居民基本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互通,实现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共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依托合肥、郑州中欧班列和江淮海联运通道,加快皖豫毗邻地区“出海”步伐。建立区域结对合作机制,深化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完善实施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