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琪
秋季降温降雨天气给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团雾多发、路面湿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泰安交警岱东大队结合“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部署要求。聚焦“防事故、保畅通、保安全”核心目标,通过强化源头管理、精准执法管控、深化宣传引导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全力化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为群众出行筑牢“安全防线”。
强化源头排查 扫清“隐性隐患”
一是“拉网式”排查道路隐患。大队结合“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部署要求,联合交通、乡镇政府深入辖区重点道路,重点排查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及团雾多发区域。针对隐患路段,协调增设警示标志、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并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和时限,实行“销号管理”。二是“精准化”整治车辆隐患。大队聚焦农村地区重点车辆,深入村庄、集市开展车辆安全检查。重点查处面包车超员、货车违法载人、电动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同时向驾驶人讲解车辆安全性能对秋季雨天行车的重要性及不戴头盔的危害性,督促车主及时检修车辆,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从源头上消除车辆安全隐患。三是“联动式”压实主体责任。大队依托“一路多方”体系,联合公路、交通运输、乡镇政府等部门建立“多方联动”隐患治理机制,明确各方在农村道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推动乡镇、村委落实辖区道路养护和安全劝导责任,形成“交警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源头治理格局。
聚焦路面管控 织密“防控网络”
一是“错峰勤务”覆盖重点时段。大队结合农村群众出行规律和秋季天气特点,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实行“早晚高峰+雨雾天气”弹性勤务模式。在清晨、傍晚等团雾易发时段,以及赶集日、节假日等群众出行密集时段,增派警力在农村集市出入口、学校周边等关键节点值守,严查酒醉驾、超载超员、未规范佩戴头盔等违法行为。二是“专项整治”严查重点违法。针对秋季雨天路滑、电动车事故高发的情况,开展农村地区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在村落出入口、乡镇主干道设置临时检查点,重点查处电动车骑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逆行等行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讲解头盔的防护作用,引导其自觉佩戴。三是“联勤联动”应对突发情况。大队依托“一路多方”体系,建立健全与乡镇政府、应急管理、公路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实时共享天气预警、路况信息。及时通过农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同时,组织警力加强巡逻管控,对出现团雾的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等措施,防止发生连环事故。
深化宣传引导 扭转“侥幸心理”
一是“接地气”开展现场宣传。大队组织警力深入辖区集市、学校、村委会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播放警示教育片、以案释法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秋季雨天行车、骑乘电动车的安全要点,同时,针对农村老人、妇女等重点群体,面对面讲解不戴头盔、加装挡风被的危害,让群众直观感受违法出行的严重后果。二是“广覆盖”推送预警信息。大队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大喇叭”、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载体,及时发布秋季降温降雨预警信息、路况提示和安全出行常识。每天早晚通过农村大喇叭循环播放交通安全提示,在微信群推送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提醒群众雨天路滑减速慢行、遇团雾谨慎驾驶。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守规则”的浓厚氛围。三是“针对性”纠正不良陋习。针对农村群众骑乘电动车喜欢戴帽子不戴头盔、加装挡风被等陋习,大队充分利用“两站两员”力量,在路面执勤过程中,开展“一对一”劝导教育。通过现场演示头盔的正确佩戴方法和挡风被的安全隐患,让群众直观了解帽子与头盔在事故中的防护差异,引导群众主动摒弃陋习,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下一步,岱东大队将持续关注秋季天气变化,不断强化源头治理、路面管控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