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河南:“身边电”添绿能

   日期:2025-10-21 11:30:33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0    评论:0    

人民网记者 王佩

洛阳一家企业利用厂区闲置空间,大面积建设了分布式光伏。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强联)厂区,一片“钢铁森林”抢眼。道路边坡与闲置空地间,2000棵造型别致的“光伏树”整齐列队。

“不光有‘钢铁森林’,我们还有‘工业海绵’呢!”新强联全资子公司洛阳新圣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冠杰笑着迎上来,手指向一旁的新型储能站,卖了个关子。

他蹲下身,用手掌比画着能量流动的轨迹:“太阳最烈的时候,这些‘光伏树’的发电量能顶得上大半个车间的生产需求,用不完的电就被‘吸’进‘工业海绵’。等生产高峰,或者晚上不发电时,储能系统就开始‘挤海绵’,把存的电‘放’出来补位。”

一充一放间,企业破解用电难题:过去没储能,新能源发电“看天吃饭”,白天发得多用不了、晚上需要时又没有,弃光率一度高达35%;如今有了“光伏树+长时储能”的组合,不仅让绿色电力跟上了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的节奏,更把弃光率硬生生压到了0.1%以下——相当于每一缕照到“光伏树”上的阳光,都变成了能驱动机床运转的电。更让人心安的是,即便遇到电网停电,厂区的绿电储备也可支撑企业连续生产6小时。

作为年耗电3亿度的装备制造企业,新强联曾因每年2亿余元的电费发展受制。如今,分布式光伏在厂区的屋顶、边坡、停车场大面积覆盖。

分布式光伏让企业用上绿电。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这些‘树’扎根的地方,都是‘边角料’地块。”胡冠杰走到一棵“光伏树”下,指着地基处的标识介绍,公司原本只计划在屋顶装光伏,最多能满足29%的用电需求;后来琢磨“不能浪费一块空地”,就把道路边坡、停车场边角这些零散空间都利用起来,见缝插针“种光伏树”。“既不破坏厂区风貌,又把能源用得明明白白。”

如今,这片“森林”不仅让厂区光伏规模比传统模式多了58%,年发电量也提升60%,更让新强联的绿电自用率达到了47.5%,平均电价从每度0.72元降至0.55元,年节省电费5200万元。“成本降了,绿证有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了。”胡冠杰说。

新强联巧用“绿电”,正是河南破解“煤电大省”能源困局的缩影。

河南是人口大省、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少气”,同时,电力供应缺口大,保供压力大,让传统电力供应陷入“保供成本高、减排压力大”的两难境地。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落地,正在改写这一局面。所谓“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将能源源头(如光伏、风电等)、电网、用电负荷和储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能源系统,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2024年1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增量配电网场景、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工业场景、整村开发等农村地区场景、旅游景区等服务业场景、学校等公共机构场景,并明确超过1000个试点目标任务。

“工业海绵”——新型储能设备。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政策引领下,河南靠三个实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迅速发展。

挖潜闲置资源,“边角地”变“发电场”。全省累计盘活厂区边坡、停车场等闲置空间超1200万平方米,建成417个工业类项目,覆盖7大万亿级产业,企业年节省电费超17亿元。目前,河南企业每用100度电,有40度是绿电,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再提升25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解锁多元用能新模式。三门峡天鹅电力打造“风光水储”体系,新能源消纳率达96.26%,帮企业每度电降本5-8分,形成招商优势;兰考徐场村通过“错峰生产+储能调峰”,绿电利用率达82%,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

优化服务,为项目落地“开绿灯”。项目申报从每年2次增至每月1次,35千伏以下项目接网审批缩至10个工作日。目前已推进13批622个项目,建成后年发电142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136万吨,拉动投资超800亿元。

如今,从豫西装备制造厂区的“光伏森林”,到豫东平原的整村微电网,河南已形成“工业降本、农村惠民、园区增效”的多元范式,为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