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田间地头满是丰收图景:正红镇葡萄缀枝,农业园智能棚育苗茁壮,通榆镇稻田金黄……特色产业扎根沃土,科技力量赋能生产,“粮丰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生动铺展。
在该县正红镇上旧村效众合作社葡萄园里,紫红葡萄挂满藤蔓,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笑意盈盈。“今年靠科学管理,葡萄品质和产量双升,一上市就热销。”合作社负责人杜效众说,今年60多亩传统阳光玫瑰改种金香一号等优质品种,错峰上市后,早熟品种亩产3000斤左右,收益增近两成。
借势合作社的葡萄产业,正红镇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以“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种植+采摘+观光+销售”产业链,让小葡萄成大产业。“利用周末,带孩子从县城赶来摘葡萄,这里的葡萄口感非常好。”提着果篮体验采摘的游客王女士称赞道。这份“甜蜜”还带富了村民:合作社推广新品种技术,鼓励村民们参股,常年吸纳50余名村民务工,让“甜蜜产业”惠及千家万户。
若说正红镇靠“特色突围”,该县农业园则凭“科技赋能”制胜。走进苗乐农业科技公司智能育苗棚,育苗盘整齐排列,幼苗嫩绿。工作人员通过中控屏调控温湿度、光照和水肥,“以前靠经验,成活率不稳定,现在成活率大幅提升,种苗成了‘放心苗’。”目前,园区有2个玻璃联栋厂房、10个温室大棚,配套物联网中心等,年产能1.2亿株,覆盖本地并远销多省。农业园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变“知天而作”。
通榆镇的丰收,是“粮稳民安”的写照。该镇腰庄村种植大户张老板的500余亩水稻已成熟,稻穗金黄。“去年全程机械化产出60万斤,今年有农技专家指导,丰收更有把握。”作为粮食主产区,通榆镇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推动产业提质,规划百亩设施农业项目,建6个千亩粮食区、1个万亩产业园,推广绿色技术。同时整合农机资源,组建服务队提供“一站式”机械化服务,降低成本且提高效率40%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滨海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目标,以政策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产业融合项目;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滨鲜四海”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与培训。
下一步,滨海县将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特色农业根基更牢、科技赋能成效更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滨海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