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悍妮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古都安阳就是商贸要地。
今日,这座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正以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以下简称“万庄”)为依托,积极投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中欧班列呼啸西行,铁海联运班列直通江海,“安阳造”“河南产”由万庄奔赴全球。
有流量——从河南边城到开放高地
10月23日,秋阳和暖。万庄安阳物流园一派繁忙景象。橙色龙门吊矗立在铁路专用线上,分外醒目;集装箱堆场上,各色集装箱层层叠叠,鳞次栉比。
2021年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安阳枢纽”)成功入选。万庄作为安阳枢纽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截至目前,项目总体建设进度已完成超过70%。
设施完善。建成标准化仓库及配套办公楼等设施66万平方米,其中大宗商品期货交割库18万平方米,仓储能力100万吨;建设集装箱堆场20万平方米,道路货场50万平方米;建成铁路专用线6股道,线路总长12公里,配套铁路专用线站台棚和站台库15万平方米;配置航吊、正面吊、吊车、叉车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通道畅通。向东,与天津港、山东港口集团等结成进出口通关关系,开通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向西,与中外运合作开行中欧班列,开通西向陆上丝绸之路物流大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通过国家铁路网,开通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至安阳的以化肥、纯碱、煤炭为主的大宗商品物流大通道。
产业聚集。万庄已与418家央企、上市公司及产业龙头建立合作,业务覆盖多产业上下游。其中,中外运、顺丰、中化、中农、中铁集、山东港、阳煤、晋煤等39家行业领军企业已在此深度“扎根”;仅京津冀地区,就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入驻。
“流量”通畅。2024年完成煤炭、铁合金、化肥、纯碱、面粉等货物吞吐量771.16万吨,同比增长20.55%;完成铁路货运量131.09万吨,到发铁路班列175列,运输集装箱31472TEU;自2020年下半年保税仓运营以来,累计完成保税业务57笔,合计4.3亿元人民币。
增留量——从贸易数字到枢纽经济
在万庄,庞大的物流“流量”正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枢纽“留量”。
东园区的标准化仓库内,尿素整齐码放,宛如一座坚实堡垒。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库,也是全国唯一可为化肥提供全链条服务的物流园。
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尿素”“纯碱”“硅铁”“锰硅”四个期货品种的指定交割库,创新性构建“期货+物流、期货+生产、期货+储备、期货+外贸、期货+现货、期货+金融、期货+产业聚集”的多元化期货服务体系,重塑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现货方面,2024年万庄安阳物流园的客户群在园区内实现大宗商品现货贸易额190亿元。
“围绕产业链与供应链,企业配置了一站式综合服务。”万庄负责人赵一博介绍,可提供设施设备、仓储配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甩挂联运、信息服务、供应链服务、期货交割、大宗商品交易等全链条服务。
赋能量——从豫北枢纽到中原门户
2024年9月,万庄与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建安阳—珲春物流大通道,一条横跨河南至东北亚的商贸走廊跃然纸上。
“安阳枢纽向北与京津冀紧密相连,向东出海通道已打开,向南通过京港澳高速皆可到达相关城市……”中外运安阳负责人拜涛表示,尽管安阳地处豫北,但不妨碍它“通达全国、联通世界”,联动区域经济发展。
前不久,安阳市(以汤阴县为主)入选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名单,主要依托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红旗渠机场两大支撑,在探索枢纽经济发展新范式、新路径、新模式方面先行先试。
安阳如何成为发展特色更鲜明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赵一博目标清晰:“安阳枢纽要立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供应链资源向安阳的战略转移,加强供应链网络覆盖,提升枢纽经济先行区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安阳枢纽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流量经济优势向枢纽经济、资源配置优势转变。”
伴随着万庄的发展,安阳向世界亮出了一张崭新的名片——这里不仅是中国早期商贸活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商贸要素的汇聚之地,它以物流通道为血脉、以产业协同为肌理,正崛起为举足轻重的枢纽经济新高地,强力撬动并构筑着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