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人说农村比较落后,农村的风俗观念也落后,农村人的收入不高,农村人的生活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那么农村人就要恼火了,认为这个人歧视农村人。其实农村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消费层面,可以到网上买东西,当然偏远地区的农村并不能实现这样的便利条件。那么究竟是谁在歧视农村人?

城市化进程完成以后,很多农村人进入城市打工。有的农村人进城市买楼、买车,俨然变成了城里人。倘若城市不好,还不如农村好,农村人是绝对不会进城的。农村人进城的选择证明城市比农村好,而这种差距本身就存在,似乎是经济规律主导的。城市人口密集,从发展角度来看,先有市后有城,城可以被毁灭,但市并不会被毁灭。历史上一些城市曾经被毁灭过,甚至城市变成了农田,但隔一段时间就又建了起来。南京曾经被毁灭过多次,还曾经被隋炀帝铲除干净,变成耕田,但隔了几十年又繁华起来,过上百年又建立了大的城池。城市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主要还是交通便利,成了人们交易的场所。有了这样的地方,房屋、城池自然会建立起来。即便整个城被烧毁了,人们还是会到那个地方交易。随着生意的扩大,房屋和城池就又建立起来。农村不具有这样的便利条件,甚至很多农村处在边远地区,进出都不方便,经济发展当然不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城市远远好于农村,农村人进城就是要挣城里的钱,而在农村挣钱却不多,甚至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农村有自己的企业,农民只需要在自己村里上班就可以,没必要到城市打工。可是绝大多数农村并没有自己的企业,种粮食是赚不了多少钱,有时候甚至还赔钱,就要到城市打工赚钱。
粮食是必须的生存资料,应该随着市场的价格波动,而不应该人为控制。可是很多时候粮食价格受到人为操控,不能涨价,那么农村人想通过种粮食致富就非常困难,他们必须要尝试打工,挣更多的钱,才能维持生计。农村人和城市人都是人,但成长环境不一样,收入水平不一样,过的生活不一样。城里人的生活好,很多农村人的生活不好,于是就产生了差距。资本会优先投入城市,在城市运作和发展。相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城市经济一片繁荣。重要的工业基地都建在城市及其周边,而不会建在偏远的农村。从经济格局来看,资本在歧视农村人,并不是人们完全歧视农村人。有了收入分配差距,就有了地域歧视。城里人收入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农村人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有了这样的差距,城里人就会歧视农村人。而农村人进城打工,一般并不会进入高端领域,不会成为都市白领,而是会承包一些力气活,有在建筑工地做工的,有干保洁的,有修桥铺路的,有替人搬家的等等。因为有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劳动似乎也分了等级,清闲却挣钱多的劳动被视为高等劳动,而付出力气很多却挣钱不多的劳动被视为低等劳动。一些城里人干着清闲的活,挣钱却很多,拥有高学历,而农村人进入城市之后,大多干一些低等劳动,送外卖,送快递,扫大家,做保安等。

城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好,很多大医院都集中在城市。有的农村人得了重病,在县医院看不好,就到大城市的医院治疗,有钱就一直治下去,没钱就回家扛病,不会最终弄得人财两空。城里的交通比较便利,出门就能乘公交车,可以坐出租汽车,可以逛商场,可以去医院治病,可以到餐馆吃饭,可以到歌厅唱歌。城里的各项设施比较发达,只要人们想消费,出门就能消费,甚至在网上就能消费,快递或外卖直接送上门。农村的消费能力并不是特别强,虽然有些农村人也可以上网买东西,但有的快递到不了农村,送外卖的基本也不会送到农村。有的农村人在网上买东西,花钱很快,挣钱却不多,总是自责,也容易被他人诟病。即便便宜的东西,也不是物美价廉的,大多是山寨货。城市的消费能力比农村的消费能力要强大得多,以至于资本大多在城市运作,不会投到农村去运作,最终形成了地域歧视。城里人的素质不一定比农村人高,但从整体来看,为了适应城市化的发展,城里人会遵守城市的交通规则,会遵守城市的伦理道德,最终形成了比较高的素质。农村人进入城市以后,也会适应城市的规则,变得文质彬彬起来。倘若他们始终在农村,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不如城市人的素质高,当然只是普遍来看,有个别的现象算是例外。城市人歧视农村人是有道理的,因为城市的各项设施比较发达,消费能力比较高,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好,收入水平比较高。一套一线城市的楼房可以买下半个村庄,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人歧视农村人是有道理的。
城市的教育也比较发达,很多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的学校,而农村的学校并没有太多优质教育资源,很多都集中了劣质教育资源,甚至很多教育资源都是城市淘汰的,直接给农村的学校。教育已经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每一个学校都有资本注入。餐饮、校服、教辅、基建等项目都有资本操盘,最终把教育打造成了赚钱的产业。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楼市去库存,就要鼓励农村人进城买楼,同时要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在城市有楼房的家庭,孩子可以就近读书,到城市的学校读。而农村人没有城市的楼房,就只能在农村的学校读书,却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倘若他们手里有点钱,就会到城市买楼房,可以让孩子到城市读书,享受城市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农村的学校人数变少,一是因为出生率低了,二是因为很多家庭有点钱了,就跑到城市贷款买楼房,让孩子进城读书了。甚至有的农村学校老师比孩子还多,有一个学校五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学生毕业以后,学校就被取消了。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教育条件不好,医疗条件不好,创业环境不好,治安条件不好,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当然会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即便很多人声称不歧视农村人,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心理,只不过没有说出来而已。

要想消除歧视农村人的心理,就要发展农村,引导资本投入农村,让农村的经济好起来,让农村变成小城镇,甚至变成大城市,当然农村人的收入水平就提高了,到那时候农村人就和城市人平等了,而不会被歧视了。


